Page 729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29
第三十三编 宗 教 ■
百废举)题额普福院为“普福招提”(寺院别称)。万历十八年(1590),由明寂徒弟真表筹造大钟,
第二年成,钟款有 150 多字,其中有“闻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明”,当地流传着“白石岭的
风,埠头堂的钟”,可见两样东西都是远近闻名的。十九年(1591)僧明寂建御经阁,临海秦鸣雷
(状元,官至吏部尚书)题额。大雄宝殿前柱上一副楹联:“佛出西天丈六金身腾汉室,法流东域五
千玉轴献唐朝。”据说亦是秦鸣雷所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僧文玺(传临济正宗三十五世嗣法比丘,法名寂能,字永杰,号文玺)
创建大悲阁,距寺六百步又建塔院。众人置田亩以奉香火。发现的残碑为“钦赐探花及第翰林院
修撰方外弟子东吴徐葆光”撰,应是乐助碑。据考证,徐葆光,长洲(今苏州市)人,字亮直,康熙进
士,官编修,赐一品服,使琉球,敕封国王,雍正初以御史记名。乾隆五年(1740),僧与礼、缉济、缉
茂重修大佛,民间流传“到过埠头堂,见过大佛王”,其佛坐像高约11米,加上佛柜1.5米,与现代4
层楼房高度相似,膝可摊竹席。道光三十年(1850),比丘佛觉、岭下周北子立梅花碑。
清末至民国初,塔院房屋7间被耶稣教堂占有,石佛塔移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普福寺的寺宇还有29间,释了清、可凡住持。“土改”时把观音殿和厢
房分给村民。“大跃进”时把殿堂改建为食堂,大佛被拆,樟木料装了三船运走,佛身所藏的经卷被
焚烧。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村民自发在原观音殿恢复宗教活动。1990 年 8 月,村民重建观音殿,
1998年,村老年协会主持,先后重建天王殿、白鹤大帝殿、山门、斋堂等,增添近8米高的释迦牟尼
佛坐像。2004年,在寺后征来3.87亩园地,建万佛殿。
常乐寺 在桐屿街道凉溪村。《赤城志》载:常乐院,在县东南二十里,唐大中六年(852)建。”
常乐寺 “
圣水寺
圣 水 寺 圣水寺位于螺洋上寺前村,唐大中间建。宋时改称安国院,但文人仍以“圣水”称
呼。寺院曲径通幽,花木掩映,有大量吟咏。圣水寺水库建在圣水寺旧址上,水库四周古木参天,
风景秀丽,四周小道上种植了桧柏、黄杨等风景苗木,在山间林中漫步、憩息,吸收新鲜空气,享受
大自然的风光。
宋朝徐大受《送辉老自赤城住圣水》:“道人去住本无心,云出空山鹤在阴。试问白莲同净社,
何如赤壁卧青林。叫群孤雁水天阔,啼雪冷猿岩洞深。耍勘山门骑佛殿,春风杖锡傥来临。”徐大
受,天台人,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特科。朱熹闻其贤而夜访。
宋朝林表明《寄圣水寺法照》:“五载禅林结净缘,又飞一锡过甘泉。晓池洗钵云常润,夜阁翻
经月自圆。碧眼谁参庭畔柏,赤身难伴社中莲。饱看胜景多佳句,好为闲人寄一编。”林表明,临
海人,参与陈耆卿修《嘉定赤城志》,并辑《赤城集》28卷。
明朝施磐《游圣水寺》:“寻幽休讶我来迟,一笑登临是宿期。红叶乱堆骑马路,白云深护蛰龙
池。溪山形胜千秋在,岁月蹉跎两鬓知。欲向瞿昙听偈语,三生石上事还疑。”施磐,黄岩人,明成
化二十年(1484)进士,曾官刑部主事、河间知府、山东按察副使。
明朝叶良佩《游圣水寺追次唐人濬公池韵》:“圣泉高挂碧山岑,流入山腰抱梵林。九曲尚纡
游客路,一清真惬野人心。孙生坐啸鸾凤迥,谢客闲行云雾深。只合南州添胜事,故留松月待吾
寻。”叶良佩,太平(今温岭市)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贵溪知县。著书数百卷,嘉靖十九年
编纂《嘉靖太平县志》。
明朝赵大佑《秋日偕诸弟游圣水寺有携酒至者越宿而别》:“晓发石林烟,寻山款圣泉。秋声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