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0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30
台州市路桥区志
红叶里,野望夕阳前。酒至余元度,诗成得惠连。冥心禅榻夜,应结比丘缘。”赵大佑,太平冠城
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曾任御史,官至南兵部尚书,任刑部侍郎时,命查伊姓人案,宰相严
嵩“嘱大佑宽之”,大佑不为所动,严嵩怒甚,不顾也。
明朝於元浦《游圣水寺》:“巍巍宝构倚云擎,桑梓联阴暂一登。燕尾水分僧眼碧,犬牙山耸佛
头青。啸烟饥鼠来翻贝,对月柔猿学听经。隔断红尘清世界,人间何事漫营营。”於元浦,路桥
街人。
清朝戚学标《圣泉秋日独游》:“数尺筇枝物外身,风前整顿紫荷巾。期收野药寻幽路,穷得仙
源访隐沦。古树含风长带雨,黄花开日未成旬。绝怜此地无车马,松石依依当主人。”
慈德寺(善德寺) 坐落在横街镇墙下陶村慈山下。《赤城志》载:“慈德院,在县南五十里。旧
慈 德 寺 ( 善 德 寺 )
名善德,唐中和二年(882)建。”
宋代佛寺
智
寺
妙智寺 又名灵感观音,在路桥老街中心。《赤城志》载:“妙智院在县东南三十里,旧号灵感
妙
观音,建隆元年(960)僧南慧建,初慧自蜀舆观音像至此少憩,且舁行不动,少顷彩云绚霞环匝纷
拥,且现其相焉,阖境尊异,遂留慧营殿,其后如吉继主之。有王羲之墨池、内照庵、涤虑轩。陆佃
有《记》(见《丛录》)。
(又)蔡骧云:考蔡氏谱载,寺创于周显德间。”
“
附:北宋·陆佃《妙智寺碑记》
佛出西方,不知几千万里,其书之契理会道,与中国圣人之言一。又其神灵之寓,光影著见,
若今峨眉、天台,感触之异,非独中州之人闻而趋之,虽西域其徒亦累译而至也。与道家之说蓬
莱、方丈,乃在烟海渺茫荒忽不考之外异矣。黄岩远邑也,以邻天台,其俗无贵贱,大抵向佛,虽屠
羊、履猪、牛医、马走、浆奴、酒保洴澼之家,亦望佛刹,辄或迎其象且拜也。以故学佛之徒,饰宫宇
为庄严,则吝者施财、惰者输力、伛者献涂、眇者效准、聋者与之磨砻,而土木之功,苍璜赭垩之饰,
殆无遗巧。然其最佳曰妙智寺,盖建隆中僧南慧之所造,迨今百年,继者非一,而卒成者,如吉
也。余闻之也,夫所谓妙智者,佛之所知是也。疏观泛应,无适而非真,可得而不可求,可知而不
可授,虽母欲以与,季不能也。盖智难口传、妙须心解,如此,今以名其寺,如吉与其徒托而居之
矣,当知是也。彼世之人舍是弗图,而逐逐于外,以事庄严,则虽饰以金银,络以珠玉,譬犹蜃嘘成
楼,半出霄汉,其彩五色,终非实相。如吉善住持,置田数百亩,延斋十方众以为无穷永久之赖,邑
人多之。而余兄尝宰是邑,言其善,故与为记。因附以所闻,俟刻诸石焉。
注:陆佃,字农师,山阴人。兄陆佖,北宋元丰三年至六年(1080~1083)任黄岩县令。
录自《嘉定赤城志》
“
胜果寺(升谷寺) 在路北街道升谷寺村,徐山之南,胜果山西。《赤城志》载:胜果院(升谷寺),
(
寺
升
)
寺
谷
胜
果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治平三年(1066)建,仍赐额。前有小屿名金屏山。”《万历黄岩县志》亦载之。
东 观 寺 俗称下堂,碑记载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性行化建。近旁有静峰寺(俗称上堂)。
东观寺
另有悟空亭,相传是祝子华焚修之所。
崇禄寺
崇 禄 寺 位于横街镇横街山腰,原名横街善法堂,俗称老五庙,据《东海志》记载,该寺于北宋
(960~1127)年间创建。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