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2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62
台州市路桥区志
《定边留别》(1945年秋陕北定边):“风急天高月似钩,归装草草马啾啾。十年抱璞轻生死,午
夜磨刀向斗牛。浊酒一杯燕市曲,黄沙万里玉关秋。相期珍重如椽笔,横扫中原写自由。”
王公遐(1903~1969),路桥街南栅人,黄埔二期毕业。民国30年(1941)任重庆卫戍第十五补
训处少将处长,民国31年任暂编第二师少将师长。
《除夕》:“传来爆竹知除夕,愁对寒檠手一编。活计劳人添白发,读书误我到残年。菜根能饱
休弹铗,破絮无温起坐禅。六十老翁应自足,此间还住几多天。”
郦竹轩(1904~?),路桥人。
《春兴》(选一):九十韶光已暮时,还从春景写新诗。东皇晚去花枝秀,深恐骚人作句迟。”
“
吴汶(1910~1981,腰塘人)。
《花朝二十忆(选一)》(1978年花朝节作):“忆得花朝庚午年,卿卿姣姣我翩翩。放歌上野樱
花下,濯足扶桑东海边。”(自注:时玉东渡来探,正岛国樱花时节,同游上野公园及江の岛海水浴
“
场。(翔注:玉”,指其夫人张佩玉,の”日文,意同“之”。庚午年:1930年。)
“
《重妆——为四新中学来聘作》“东家老姥六旬强,多少年来废束妆。重倚镜台羞答答,如何
涂抹费商量。几年秋草闭门居,何幸春风拂面初。身在四新四化里,漫揩老眼教新书。拨弦直欲
翻新调,借鉴还须检旧囊。好向明时多实践,有何余悸在衷肠。犹是扬鞭跃马情,好风送我上征
程。有人为诵时贤句,满目青山夕照明。”(此诗作于1978年8月,已经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错
误。从中可以看出活生生的心态。)
附:吴辅恩《呈吴汶堂叔》:“曾是长门作赋人,通都走马有精神。何堪泪渥题桥笔,蹲向街头
点碎银。”
梁洪宇(约1912~?),路桥人。
《九十一岁除夕有感》:“关门宣告此年终,是是非非过眼空。九十出头缘未了,百千预计事难
通。严寒不守今宵岁,易俗宁捐古代风。夜坐毛毡聊适意,片时便觉暖烘烘。”
蔡继勋(约1915~?,路桥人)。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畔炮声洪,遥望幽燕劫火冲。此日野心侵河北,昔年暴行据辽东。和
戎既鉴前车复,抗敌何如奇计攻。莫把黄金寸土弃,誓师尽瘁决雌雄。”
徐文华(1916~2012),新桥前七份人,教师。
《下放劳动》:“一从投笔下山溪,回首年华日转西。不学已荒旧翰墨,催耕惟听隔邻鸡。宜惊
白发丝丝易,莫为浮生事事齐。且待阳光频送暖,湖山春好听莺啼。”
阮孔棠(1917~2010),生在路桥工商业家庭,教书为生,因家庭成分失业20多年。落实政策
后,作为中学退休教师领得退休金。他晚年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为黄岩及路桥区诗词学会顾问。
《感吟》:“遭厄曾多感物华,景迁时过不须嗟。枯藤遇水重抽叶,旱卉逢春再放花。新圃岂皆
胜老圃,晚霞未必逊朝霞。吟怀依旧余心乐,感谢东君用意嘉。”
阮孔棠对待自身所遭的厄运十分宽和乐观,在这首《感吟》诗中充分表达了这种情感。
苏滋福(1919前生~?),路桥人。
《即兴》:“爆竹惊眠已入春,及耄尚欠二年程。民逢改革渐趋富,妻自贤良亦夙因。曾悉鸡能
除百害,方知德可睦诸邻。忽闻叩户穿花径,倒屣欢呼迓故人。”
陈挺然(1919年前生~?),横街人,医师。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