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0 - 莲都区志
P. 1240
· 1178 · 莲都区志
人)、蒙(11人)、骈(11人)、仉(11人)、狄(10人)、鹏(10人)、戊(10人)、窦(9人)、虎(9人)、家
(9 人)、戎(9 人)、山(9 人)、祖(9 人)、贲(8 人)、蔺(8 人)、融(8 人)、厍(8 人)、荀(8 人)、訾(8
人)、鄂(7人)、邝(7人)、殳(7人)、咸(7人)、贝(6人)、迟(6人)、蓟(6人)、乜(6人)、蔚(6人)、
匡(5人)、雒(5人)、甯(5人)、笪(4人)、党(4人)、扈(4人)、嵇(4人)、蒯(4人)、逄(4人)、脱(4
人)、邴(3 人)、晁(3 人)、酆(3 人)、呼延(3 人)、夔(3 人)、留(3 人)、泮(3 人)、庾(3 人)、昝(3
人)、臧(3人)、啜(2人)、岱(2人)、空(2人)、无(2人)、赫连(1人)、皇甫(1人)、寇(1人)、闾丘
(1人)、守(1人)、太史(1人)、太叔(1人)、夏侯(1人)、晓(1人)、宇文(1人)、战(1人)。
第二节 主要姓氏源流
莲都姓氏迁徙,因历朝更迭,屡遭战火洗劫,加之年代久远,古代谱谍大都散佚,缺乏准
确资料。且谱谍资料亦非完全可靠,现仅据部分幸存谱谍及方志等历史资料所载,录以
为考。
吴氏诸族
县城吴氏 渤海郡望,支分德清。北宋时,吴庠官处州,遂举家定居城内。传四代,吴邦
老任德清令,遂复居德清。宋元际,吴克仁任处州州官,遂定居行春门外。传六世,吴江迁潮
州,吴清迁浦城。传八世,吴万禄迁居廿四都大舖,吴万祥中武举,迁武举弄。至十二世,吴
玉鑑迁居老竹。人物有宋太常少卿吴安国,明洪武四年辛亥科榜眼、刑部尚书吴公达等。
洪渡吴氏 延陵郡望,支分福建。宋时,始祖迁居处州城三皇岭。元至正年间,吴弼迁
居洪渡,后世除聚居洪渡外,还散居丽水城内、郑山、雅里、官桥、朱弄、曳岭脚及宣平吴上圩
等地。历史人物有明湖广巡抚吴政、上海知县吴则等。
吴处吴氏 延陵郡望,支分仙居。宋时,吴宁迁居岩泉,越六世吴叔敬分迁吴处。
龙孔吴氏 渤海郡望,支分福建。清乾隆时,吴景凤、吴景进兄弟由闽西大田迁居上金
竹,后转迁龙孔,后裔分居金竹等地。
青林吴氏 延陵郡望,支分仙居,再迁永康。清康熙年间,吴可理从前塘头迁居青林。
靠坑吴氏 延陵郡望,支分江西。清初,吴德生自南丰县六都港桥头林村迁居西乡
靠坑。
三峰吴氏 延陵郡望,支分龙泉。清时,吴荣(字耀宗)自梧桐口迁居碧湖白沙五村。民
国6年,洪水冲垮宗祠、民宅,举族转迁三峰。
何村吴氏 渤海郡望,支分杭州。
刘氏诸族
县城刘氏 彭城郡望,支分龙游。宋时,迁居府前华祠岭,元中叶,刘颜等分居缙云应刘
等地。
长濑刘氏 彭城郡望,支分保安。南宋初,刘光世长子尧仁避难于丽水竹洲。尧仁长子
刘集迁青田九都武阳村;次子刘乐迁居长濑;三子刘荣迁居松阳。竹洲刘氏传六世至刘宗
寿,由竹洲迁居郡城仓前。长濑刘氏后裔分居彰口塘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