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2 - 莲都区志
P. 742
· 694 · 莲都区志
中共丽水中心县委员会(1940.6—1941.1)
1940年6月,建立中共丽水中心县委员会,直属省委领导,中心县委书记傅振军。中心县
委工作机构有组织、宣传、职工、农运4个部。中心县委下辖组织有丽水城区、太平、西区3个
区委和中共青田县委员会、中共缙云县工作委员会。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撤销中共丽
水中心县委员会,恢复中共处属特委。
中共丽水县特派员(1941.1—1947.2)
1941年1月,中共处属特委贯彻“隐蔽精干”政策,实行单线领导。丽水县的太平、城区、
西区的区委领导成员先后撤离,组织解体。丽水县党的工作由徐仲植、林艺圃负责。同年4
月后,丽水党的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入农村。当年秋后,负责人改为特派员。1943年3月,丽水
县党的工作由林艺圃全面负责。中共处属特委书记在丽水农村进行隐蔽活动。1944年冬,
中共丽水县特派员林艺圃开始在北乡恢复和发展农村党组织。1945年5月,中共处属特委任
命陈仿尧为中共丽水县特派员,到北乡接替林艺圃工作,恢复和整顿部分农村党组织,开展
丽武宣边区党的工作。林艺圃主要负责丽青松边区党的工作。抗战胜利后,丽水的党组织
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丽武宣边区党的工作以太平为中心,向武义、宣平、缙云边区农村
发展;丽青松边区党的工作以碧湖为中心,向青田、松阳、云和边区农村发展。1946年冬,建
立丽青松边区武工队。县特派员下设4个片特派员和3个片联络员。中共和合片特派员下
辖滴水岩、皂树、南源、大路边、芦村、何金富、坑里、张山后8个党支部和鲍店、山头岗2个党
小组;中共双溪、西溪片特派员下辖双溪、洪渡、西溪、雅里、金竹5个党支部和岗头、板染、梅
树弄3个党小组;中共缙武边片特派员下辖岱后小组和雪峰、黄山2个党支部;中共东乡片特
派员下辖杨弄、里佳源、桃花岭3个党支部和黄畈、吴山2个党小组;中共丽宣边片联络员下
辖五石弄、后山坪、鸭班、供山、富山头5个党支部;中共白云山脚片联络员下辖丽阳坑、丽阳
坑口、五宅底、陈寮4个党支部;中共胡椒坑畲族片联络员下辖胡椒坑、下林2个党支部和周
弄党小组。
中共丽水县委员会(1947.3—1949.3)
1947年3月,中共处属特委为了加强对丽(水)、青(田)、松(阳)、宣(平)、武(义)、缙(云)
边区党的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岱后重建中共丽水县委员会。由张之清、林艺圃共同负责(以
张之清为主),县委其他成员有陈仿尧、张赛英、朱金宝。同年5月,中共丽水县委员会在北乡
大姆山建立丽水县武装工作队,在丽武宣边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1949年3月
上旬,中共丽水县委员会下属有太平、岩泉、江南、碧湖,宣平县曳岭、上坦、桃溪,武义县下
杨、新宅,松阳县河间等10个区委和10支区武工队,太平区、曳岭区和崇义乡3个民主政府。
中共丽宣工作委员会、中共处北县委员会(1949.3—1949.5)
1949年3月16日,中共浙东临委路南特派员卜明在宣平县曳岭区老竹村宣布建立中共
丽(水)宣(平)工作委员会,隶属路南特派员领导。张之清任工委书记兼丽水县长、政委,内
设组织、宣传2个部。4月初,中共丽宣工作委员会改称为中共处北县委员会,丽水县人民政
府改为处北县人民政府。同月12日,中共处北县委归中共处属特委领导。5月10日,丽水解
放。11日,中共处北县委员会、处北县人民政府、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大队及所属
武工队进入丽水县城。中共处北县委下属组织有丽水县的太平、岩泉,宣平县曳岭桃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