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123

第三篇 人口 居民



            30 人,女 34 人),占在业人口的 0.65%;房地产业 1 人(女 1 人),占在业人口的 0.01%;社会服务业 186
            人(男 111 人,女 75 人),占在业人口的 1.9%;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28 人(男 64 人,女 64 人),
            占在业人口的 1.31%;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264 人(男 125 人,女 139 人),占在业人口
            的 2.7%;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5 人(男 4 人,女 1 人),占在业人口的 0.05%;国家机关、党政机
            关和社会团体 294 人(男 226 人,女 68 人),占在业人口的 3.01%;其他行业 50 人(男 29 人,女 21 人),
            占在业人口的 0.51%。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表(长表抽取 10% 的户填报)显示,境内在业人口 7530 人,其中
            男 4449 人、女 3081 人。按行业分,从事农、林、牧、渔业 3415 人(男 2133 人,女 1282 人),占在业

            人口的 45.35%;采矿业 9 人(男 9 人,女 0 人),占在业人口的 0.12%;制造业 1375(男 623 人,女 752 人),
            占在业人口的 18.2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2 人(男 60 人,女 22 人),占在业人口的 1.09%;
            建筑业 499 人(男 450 人,女 49 人),占在业人口的 6.6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33 人(男 211 人,
            女 22 人),占在业人口的 3.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2 人(男 26 人,女 16 人),占在业人
            口的 0.56%;批发和零售业 693 人(男 333 人,女 360 人),占在业人口的 9.2%;住宿和餐饮业 212 人(男
            81 人,女 131 人),占在业人口的 2.82%;金融业 94 人(男 46 人,女 48 人),占在业人口的 1.25%;房地
            产业 11 人(男 7 人,女 4 人),占在业人口的 0.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1 人(男 17 人,女 14 人),占
            在业人口的 0.4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 人(男 5 人,女 5 人),占在业人口的 0.13%;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1 人(男 9 人,女 12 人),占在业人口的 0.2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3 人(男
            90 人,女 73 人),占在业人口的 2.16%;教育 218 人(男 80 人,女 138 人),占在业人口的 2.9%;卫生、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7 人(男 36 人,女 51 人),占在业人口的 1.1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0 人(男
            18人,女12人),占在业人口的0.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05人(男215人,女90人),占在业人口的4.05%。


                 姓氏
                 1988 年末,全县 182853 人中,有姓氏 251 个,其中吴姓人口最多,计 59864 人,占总人口的

            32.74%;其次是叶姓,17241 人,占总人口的 9.42%;第三是胡姓,12491 人,占总人口的 6.83%;第四是周姓,
            10349 人,占总人口的 5.66%。其他 247 个姓氏,合计 82809 人,占总人口的 45.35%。排在第五至第十五
            位的姓氏分别是陈、范、刘、李、张、沈、王、杨、毛、姚、林。
                 吴姓 有两个宗支,一是望出延陵郡、世居会稽(今绍兴)的吴氏。始祖吴祎为避董昌之乱,于唐
            乾宁四年(897 年)徙迁松源(今松源镇学后路上段),北宋明道年间其后裔改迁上仓,又于北宋治平元
            年(1064 年)转迁举溪(今举水乡)。元明之后,其支裔已遍布全县。二是望出渤海郡的吴氏。约于宋初
            迁入,初居杭桥(今松源镇水门桥西端),故称“杭桥吴”,后支裔繁衍,分别向八都、大济、淤上等地拓展,
            人口较延陵郡之吴姓少。
                 叶姓 望出南阳。各地叶姓不断迁来,繁衍较快。早在隋唐时就有叶姓定居后田、坑                                            和潭头(今
            属松源镇),明万历后向小济、局下、桃园等地拓展,今松源镇和隆宫的叶姓基本上是此宗支衍发的。唐
            元和八年(813 年)又有一支叶姓从景宁迁入桃坑(今属荷地镇)。此后,历代都有叶姓迁入:如淤上、
            吾田头的叶姓,半坑的叶姓,是明天启至崇祯年间从龙泉迁入;金苏岱的叶姓,是清康熙年间从松阳迁入;

            贤良镇叶氏于明洪武年间在贤良落户;崇祯时,已先后在龙井头、岗后洋、青草、溪沿等村布下分支。叶
            姓最多的地方是贤良镇(1613 人),其次是松源镇(1418 人)和荷地镇(1004 人)。
                 胡姓 望出安定。肇基始祖系宋吏部侍郎胡紘的九世祖胡䜣,约于北宋治平年间,因避乱退居坑西
            村(今属松源镇);至南宋咸淳年间,其分支已拓展到官塘、左溪、苏湖;元至元年间,又从官塘分支到竹坪、
            青竹;明成化年间,左溪分支先迁隆宫、连湖,明嘉靖年间,又分支到岭头、包谢、八炉等村,与早已迁
            到苏湖的胡氏联族。岭头乡为胡姓的主要聚居地(3660 人),其次是竹坪乡(2950 人)和青竹乡(1210 人,


                                                                                                           6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