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154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






                 20 世纪 90 年后,受森林采伐、修筑公路、开垦梯田等影响,县境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公

            路塌方,以致地裂等不断出现。较大地裂是 1983 年、1992 年发生在淤上乡塘根村的两次,裂缝面积 1 平
            方千米。进入 21 世纪后,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庆元对地质灾害隐
            患点进行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及搬迁避让,同时做好应急调查、处置与宣传培训工作。



                                               第一节 地质灾害


                 易发区

                 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库山—张村(31.99 平方千米)、新村—南坑(26.12 平方千米)、落岭—照田
           (24.94 平方千米)和竹坪—留香(8.20 平方千米)4 个片区,总面积 91.25 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 4.81%。
                 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上济—古岭坑(26.73 平方千米)、新窑(10.49 平方千米)、深鸟—九漈(6.27
            平方千米)、县域中东部(790.04 平方千米,包括隆宫乡、安南乡、淤上乡、屏都镇、松源镇、五大堡
            乡、贤良镇、岭头乡、荷地镇和左溪镇的大部,百山祖乡东南部,合湖乡大部,张村乡北部,举水乡南部,
            江根乡南部以及龙溪乡大部)4 个片区,总面积 833.53 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 43.92%。
                 低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北部(479.07 平方千米,包括黄田镇、竹口镇、四山乡大部和屏都镇、

            淤上乡局部),百山祖乡北部—合湖乡东部(108.78 平方千米),五大堡、举水、岭头等 3 个乡接壤部位
            之黄坪-吾地坑(127.56 平方千米),朱岭坑-马家地西侧(25.28 平方千米),荷地、左溪、岭头 3 个
            乡镇接壤部位的举洋-鱼条漈(100.76 平方千米)和官塘-江根(131.76 平方千米)6 个片区,总面积
            973.21 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 51.28%。

                 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 主要包括松源、屏都、荷地等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比较发达、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区块,
            以及塘根—新村、张村、举水乡庄徐—龙溪乡陈家岭等人口比较密集、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区块,总面积
            约 53.77 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 2.83%。
                 次重点防治区 主要包括黄田、竹口、四山、后广—百山祖、斋郎—龙岩 5 个独立区块,以及县域
            西南环绕松源—屏都—塘根、东部环绕张村—荷地—举水—龙溪等重点防治区周围的 2 个环形区块,总
            面积约 492.79 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 25.96%。

                 一般防治区 除重点、次重点防治区外,其余为一般防治区,属于人口分布较稀少、地质环境相对
            较好的中低山区,总面积 1351.88 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 71.23%。










            9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