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0 - 自然灾异志
P. 270
西向东。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嘉善地震,皆自北而南。道光二十
六年宁波地震来自北至西北方向。道光二十七年六月,镇海地震有声,自东至西南,震级
4 3/4。同治十一年(1872年)嘉兴地震,由西而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桐乡地震,自西北
起。宣统二年(1910年)奉化地震,声自西北至东南。
( 三)地震记异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八月,浙右地震,地生白毛,韧不可断”①。伴随这次地震的异
象,遍地出现具有一定抗拉强度的“白毛”。这种地震与地生白毛或黑毛现象,境内历史上有
不少记载,参见本志第八章《灾异杂录》专叙。绍兴五年夏,杭州地震,以罕见高温干旱为天气
背景。描述具有强烈震感的地震个例,首见于周密《癸辛杂识》记载的1288年杭州地震,元世
祖“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岁,冬十月二十四日丙子,夜正中,地大震。始如暴风驾海潮之声,自西
南来,鸡犬皆鸣,窗户磔磔有声。继而屋瓦皆摇,势若掀箕。余初闻是声大惊,以为大寇至,惧
甚,噤不敢出息。继而觉卧榻撼如乘舟迎海潮,始悟为地震也。远近皆喧呼,或以为火,凡两
茶顷,甫定”②。泰定元年(1324年)八月、至正四年(1344年)七月,温州地震皆与飓风海溢并
作。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九月十三日夜半,全省性地震,凡三震而止;黄岩县屋庐摇动,江
舟击撞,民大骇。正德十二年(1517年)四月至七月,温州发生地震15次,地出白毛、黑毛。
万历十七年(1589年)八月,海盐县见红光一道,地震有声。万历二十七年八月,浦江地动,池
水翻溢,如盆水倾侧之状。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全省性地震,万民惊骇,夜坐待旦,上虞县有
倒塌房屋者。祟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初十日,象山县地震,天降赤雨。清顺治十四年
(657年)七月,富阳地震,水几沸。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傍晚,湖州持续地震,倒
1
屋,压死人民。嘉庆十一年(1806年)慈溪浒山城镇地震,时夜静,响声如吹号筒,由远而近。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十三日,浙北地震,屋瓦横飞,居民狂奔;震前片刻,平湖县东南
方见有流星大如斗,光烛天门,震后有流火如碗口大小,下坠者甚多。咸丰三年(1853年)六
月,青田县地震如雷,日夜不绝,鸡犬不鸣不吠者月余;咸丰七年,黄岩县发生地震10余次。
(四)远场地震的影响
境内古今有感地震记录,许多系远场地震影响所致,地震波有从其他省份传入,甚至从日
本等国传入;尤以邻近地区的强烈震波影响较大,亦造成境内地震灾害。据观测,台湾7级以
上地震,境内普遍皆有震感,以温州地区震感强烈;台湾发生6.5级~6.9级地震,有70%会
波及境内,有感区域主要为城市高层建筑;台湾出现6.3级~6.4级地震,有50%波及影响境
内,有感区域主要分布于沿海和城市高层建筑。典型震例有6次。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傍晚地震,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
地震感尤为强烈,房屋摇动,瓦片滑落,持续约三四刻时间;湖州长兴县有震倒屋宇,压死人
① 〔宋〕庄绰:《鸡肋编》卷中。
②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戊子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