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7 - 自然灾异志
P. 507

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夏秋,杭州、金华、衢州大旱。於潜夏旱,至秋方雨,但一雨即霜,禾多不实。武义、西安、


                                  常山、江山皆自五月不雨,至七月始雨,早稻焦枯;八月又大霜三日,晚稻、荞麦、菽豆无收,民



                                  大饥。



                                          资料来源:清嘉庆《於潜县志》卷十六《事异》、清乾隆《桐庐县志》卷十六《灾异》、清嘉庆


                                  《武义县志》卷十二《杂志》、清道光《西安县新志正误》卷上、清雍正《常山县志》卷十二《灾祥》、



                                  清康熙四十年《江山县志》卷九《灾祥》、清康熙《遂昌县志》卷十《祥异》。





                                           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夏,归安等四县旱,免灾田额赋有差。


                                          七月十三、十四两日,嘉兴飓风大作,海潮越堤而入,冲决海宁县塘1600余丈、海盐县塘



                                  300余丈。八月,金华大水;武义山洪暴发,南城脚洗作深潭,冲倒城垛数十余丈,漂没田屋无



                                  数,居民多淹死。秋,宁波、永康大有年。


                                          资料来源:《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卷一百九十一,清道光《金华县志》卷十二《祥异》,



                                  清嘉庆《武义县志》卷十二《杂志》,清光绪《镇海县志》卷三十七《祥异》,清康熙三十七年《永康


                                  县志》卷十五《祥异》。






                                           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秋,两浙大水。闰七月大雨,杭州南北两山洪水骤发,西湖水平高丈余,里外两堤俱淹没,



                                  次日堤上仍水深过腰膝,西北民居亦水深数尺,三日后始退。八月淫雨,嘉兴、湖州、绍兴、台



                                  州、金华、衢州等皆大水伤稼。临海县大水尤甚,平地高丈余,漂田庐禾稼,公廨民舍多倒塌,


                                  官衙文书案卷尽淹没,山涧及江侧居民溺死者众。是年,免龙游、兰溪、西安、江山、常山、鄞



                                  县、余姚、诸暨、青田等县水灾额赋有差。



                                          资料来源:清康熙《钱塘县志》卷十二《灾祥》,清乾隆《海宁县志》卷十二《灾祥》,清康熙


                                  《余姚县志》卷五《灾祥》,康熙六十一年《台州府志》卷十四《灾变》,清道光《金华县志》卷十二



                                  《祥异》,清嘉庆《常山县志》卷四《蠲恤》,清康熙五十二年《江山县志》卷十《灾祥》,《清圣祖实



                                  录》卷一百九十四、卷一百九十六。





                                           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秋,湖州、衢州旱,德清虫灾。蠲免西安、江山等五县并衢州所旱灾额赋有差,复免金华等


                                  五县水灾额赋银35649两零,仍发仓谷赈济。



                                          资料来源:清嘉庆《桐乡县志》卷十二《禨祥》、清乾隆《武康县志》卷一《祥异》、《清圣祖实


                                  录》卷二百一、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九《蠲恤》。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