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自然灾异志
P. 76
台风大风和台风中心低气压泵吸作用造成的海水异常涌高现象,称台风风暴潮,民间称
洪潮,向来是沿海最具摧毁力的台风致灾因素。历史时期,堤塘单薄,凡强风暴潮所及,往往
将沿海田庐荡涤一空,沿海一次台风过程死亡数千甚至万人以上的巨灾,皆由风暴潮造成。
20世纪50年代以来,5612号台风、7413号台风、8923号台风、9417号台风和9711号台风等
都引发严重风暴潮灾害,给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详见本志第五章第一节《风暴
潮》)。
第 三 节 台 风 雨
台汛季节也是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水量的最旺时期,由台风输送的雨水对补充
水源、缓解高温干旱和净化环境都创造了莫大效益;但台风暴雨也造成灾害,引发洪涝、地质
灾害及严重水土流失等。台风雨特点与台风路径、强度范围、影响季节和地形因素密切相关。
一、台风平均降水
台风雨量可观,总体上浙南多于浙北,沿海大于内陆。以浙中沿海的台州市为代表,
1951—2005年台风雨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1/ 5,最多达年降水量的50%(2005年);全市7个
陆域气象测站平均一次台风过程降水量102毫米。台风降水又随季节和移动路径变化而有
明显差异。以影响时间统计,6—7月、10— 11月台州的台风平均降水介于59毫米~88毫
米,8月平均105毫米,9月平均130毫米。以早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登陆闽北、浙江中南
部的台风,常与南下冷空气耦合,因而极易造成强降水。以影响路径统计,各类影响台风的平
均降水以登陆台风最大,计17个登陆台州的台风平均过程降水161毫米;次为登陆闽北台风
的影响,平均过程降水134毫米;而沿海北上转向台风带来的降水,一般影响甚微,平均过程
降水量54毫米。
二、台风最大降水
台风雨最大区域处沿海平原及与之毗连的山脉迎风面、河谷地带等,历年台风一日最大
降水量基本可达300毫米以上,其中,日降水量达400毫米以上的记录有:平湖乍浦418.5毫
米、天目山市岭563.9毫米、四明山蔡家408.6毫米、鄞州画龙440.7毫米、天台华顶山492.6
毫米、乐清砩头619.8毫米、青田小佐509.7毫米、苍南昌禅606.0毫米等。而海岛和西部内
陆地区的台风雨则相对较小,日最大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或以下。
历年台风过程最大降水量大于或等于600毫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目山、杭嘉湖平原
东部、宁绍平原、四明山区以及象山港以南的东南丘陵和沿海平原区。全省单站台风过程降
水极值,出现在2009年8月9日登陆福建霞浦的第8号“莫拉克”台风影响期间,先后连续5
天暴雨,使泰顺九峰山降水量达到1250毫米,同时文成桂山881毫米、平阳吴垟819毫米;其
他各站记录有6312号台风过程三门降水量747毫米、“0509号海棠”台风黄岩马鞍山743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