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自然灾异志
P. 77
米、“0414号云娜”台风黄岩上垟704毫米、6312号台风括苍山618毫米等。
三、地形性台风降水
地形对台风偏东气流的抬升、辐合作用,使山脉迎风坡和河谷、山麓带往往成为台风雨最
多地带,与背风坡以及盆地、海岛区域的台风雨形成明显对比。这种地形的增幅作用,就一次
台风过程降水而言,最大雨量增值常达2倍~3倍。台州市具多种地貌类型,统计该市历年
平均台风雨量的地形性差异,以东部沿海平原(椒江)为基准,中部山区(括苍山)的台风雨量
要比沿海平原多出60%~70%,海岛(大陈)以及西部内陆盆地(仙居)则分别比沿海平原减
少20%~30%和30%~40%。
第 四 节 台 风 灾 害
台风灾害持续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常居浙江各类剧烈灾害之首,以大风、暴雨、风暴潮
为三大致灾因素,引发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城镇和农田被淹、房屋倒塌、道路冲
毁、基础设施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古代共记载台风灾害274次,早期史料稀疏,见于北宋及之
前记载仅19次;此后南宋18次、元10次、明104次、清初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123次。历
次台风过程造成千人以上死亡事件26次,其中,万人以上死亡事件14次。但古代多数台风
灾害的因灾死亡人数失载,或记述模糊,如淹死人畜无数、遍野死尸等,实际确切数据无考。
历代台风灾害变化随机,有些时段连年都有严重台风侵袭,也有十年或数十年始遭遇一
次重大台风灾害的情况。台风灾害的这种阶段性变化特点在明清地方志中有不少记述,据明
嘉靖《太平县志·杂志》载,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以前,滨海少有风涛之灾,而此后每年
为患;清康熙《定海县志·禨祥》记载,宁波沿海从明崇祯元年(1628年)以来,无岁不遭飓风
之灾,以崇祯六年飓风尤其猛烈,时称海中有“孽龙”作祟;最多年以清乾隆二年(1737年)为
典型,一年之中频受8次飓风侵袭,其中平阳县在农历七月初至八月十五日的近45天里,接
连7次飓风,鳌江两岸所有大树均被拔起。
一、宋元及以前
浙江首例飓灾见于春秋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的一场吴、越之战,吴王阖闾“兴师伐
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车败马失,骑士坠死,大船陵居,小船没水”。①主要重大
台风灾害事件有:东晋太元十七年(392年),大风雨海溢,温州4个县人多溺死。南北朝齐建
武二年(495年)至四年,浙北地区每七八月即有大风,拔树毁屋,溺死人民。唐显庆元年(656
年)九月,永嘉、安固(瑞安)二县海溢,漂损4000余家;总章二年(669年)六月,暴风雨,二县
又漂失民宅6843家,溺死9074人,坏田苗4150顷;大历十年(775年)七月,杭州大风潮,漂荡
① 《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原作“吴王夫差”,据考。“兵败就李”是吴王阖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