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龙港镇志2009
P. 286
- 244- 龙港镇志
第七篇 工 业
建镇后,龙港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科技进步,推行经营体制改革。 企
业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经济从弱到盛,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产值年年上
升,效益逐年增加。 工业产值从 1984 年 233 万元,上升到 1985 年 2671 万元,占工农业
总产值 70.4%,首次超过农业产值的比重。1990 年一跃成为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超 2
亿元的乡镇。20 世纪初,工业从 20 世纪末“农民城”的困境中突围而出,走向“产业城”,
从此工业经济驶上快车道,产值逐年快速增长。 2009 年,工业企业 20059 家,从业人员
78222 人,产值 2335390 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98.62%。
发展概况
明代中后期,纺织业已遍及境内农村家庭。 明隆庆元年(1567),龙江、沿江出现砖
瓦业。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江山的大店村以制造河船而闻名。 民国 12 年(1923),绿
萍乡周家栖村(今江山办事处周家车村)创办华民碾米厂,这是境内从手工业进入机械
生产之始。 民国 15 年,下涝村李培台经营蔬菜加工,年产量 2000 吨。 17 年,方岩下、河
北庙先后开设皮坊。 35 年,象岗、缪家桥、泮河有 3 个盐场,从事盐业生产。 抗日战争时
期( 1937~1945),方岩下开设花炮作坊。 29 年(1940),方岩、下埠两条村街,同时遭到日
机轰炸,部分场坊被毁。 新合兴皮坊迁徙河底高村生产,除几家打铁铺、理发店和制伞
作坊外,其他手工业作坊被迫相继歇业,村街市面萧条。 抗日战争胜利后,方岩、下埠一
带手工业复苏,新合兴皮坊迁回原址,打铁、制鞋、竹器等店铺相继复业,且新开设了圆
木、方木、鞭炮制作坊等。 此期间,有手工业行业 16 种,作坊(工场)、店铺 57 家,从业人
数 150 多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江乡 10 多名个体船舶修理工和几家打铁铺、小五金修理匠,
分别组建龙江乡造船厂和龙江乡机械五金修配厂。1953 年,国家对工业、手工业实行社
会主义改造,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1954 年,龙江、沿江乡,先后建立造船生产合
作社。 新合兴皮坊与宜山区皮革小组合并称宜山区皮革生产合作社,识晴纸伞作坊加
入平阳伞厂。 1955 年,江山创办服装合作小组。 1956 年,湖前乡西桥、凤江乡潘家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