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5 - 龙港镇志2009
P. 435
第十四篇 商 贸 - 393-
传统会市
境内自古以来,有一年一度或两次的农历会市。 在“神”诞辰或忌日或寺庙节日集
会,俗称“庙会”,在庙会期间集市,称“会市”。 每届庙会活动,一般持继 3 天。 古时,庙会
期间,善男信女求神拜佛、迎神抬佛外,有搭台演戏和各种游艺活动,卜卦星相、耍杂艺
者纷至沓来,四方商贩云集摆摊营业,乡民出卖自产农副产品,购买日用品和生产资
料。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活跃城乡经济,繁荣市场,利用庙会传统形式,组织城乡
工农商企业和个体商贩参加商品交流,名曰“物资交流会”。 20 世纪 90 年代起,“物资交
流会”又被庙会、会市的称谓所代替。 传统会市的日期,均用农历。 境内主要的会市有:
方良村:正月初一;
白沙刘店村:正月十三日;
湖前西桥东河村:二月初二和十一月初二;
凰浦村:四月初八和七月廿五日;
缪家桥村:五月初十;
江山周家车:十月十三日;
下埠村:公历元旦;
平等张家堡:公历 4 月 5 日(清明节);
龙港镇:公历 10 月 1 日。
1983 年, 当时的龙江港区领导小组决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4 周年的同
时,于 10 月 1~3 日举办港区物资交流会。 地段划在龙翔路与龙跃路十字街口周围。 期
间,街道两旁摆满百货、服装、棉布、毛线衣裤、鞋袜、缝纫机、五交电器、自行车、烟酒糖
糕点、饮料,宜山产的腈纶衫裤、童装、毛毯等纺织品和土纱布料,金乡生产的商标、徽
章、铝制品、红膜、丝印等产品,还有农村土特产、农具、农副产品、日用竹木家具、毛竹、
木材等生产生活用品。 赶市人群主要来自江南三区乡村农民,也有来自平阳、瑞安、文
成、福建等地的客商。3 天交流会,参加人数达 10 万人次以上,营业额约 260 万元。龙港
建镇后,就决定以十月一日为一年一度的会市日。
农副产品市场
镇区内早期农副产品市场,始于清未的鱼货交易 ,来自各方渔民定居集聚,以近海
捕鱼为生,每当涨潮渔船进港,村街小道摆满鱼货,逐渐形成常年村街小集市。 民国初
期,此类小集市有江口、下埠、缪家桥等村庄。 其中下埠村因地处海口,便于渔船停泊进
出,全年集市交易从无停息,是与外界鱼品交易的主要村埠。 民国 25 年(1936),金乡、
夏八美、三石桥、直浃河、鳌江、流浦等地 30 多家树行,以流浦陈裕发为核心,合并成立
“ 横南木材公司”,聘请地方名绅汤国琛为名誉董事长、周乃棠为顾问律师,于是流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