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9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439

第八章    农业场圃      ·371·


                   太阳能热水器
                   1986年10月,县政府行政科引进巨化太阳能设备厂生产的集体单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34平方
               米,使用效果较好。1992年11月开始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先后从推广双筒闷晒式太阳能热水器至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发展推广第四代全玻璃真空集热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寿命可达15年,吸热效率

               高,水箱保温好,在零下18℃时可照常使用等优点,安装使用户数迅速增加,到2005年年底全县推广
               太阳能热水器3068平方米,使用户数1050多户。
                   地膜、塑料大棚
                   地膜覆盖始于60年代,主要用于早稻育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遍用于瓜果蔬菜的育苗保温和

               蔬菜反季节栽培。80年代开始使用塑料大棚,后成为蔬菜、花卉栽培主要设施,全县使用面积2000余
               公顷。






                                              第八章    农业场圃






                                                 第一节    县良种场


                   武义县良种场,是以繁殖良种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实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的农业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的单位。随着经营体制改革,1992年后不再有繁种任务。1982年粮食亩产达755千克,为历史

               最高产量。2000年粮食亩产786千克,2005年粮食亩产802千克。1953年建场初就建有猪场,1986年饲
               养量达3081头。1997年在黄柏泉建造“万头”猪场;1999年全年饲养量达7016头,年末存栏数达3940
               头。自1977年通过县外贸公司开始向香港等地出口生猪,到1999年累计出口生猪达13384头。2002年11
               月,黄柏泉猪场以场地栏舍出租、猪群一次出卖的形式承租给个人经营,改名为武义县欣兴养殖场。

               1982年全场有茶园58.33公顷,年产茶叶90.7吨,到1999年累计生产茶叶2230.6吨。
                   1979年改革生产经营管理,建立以队为单位,定产量、定成本、定产值、定生产利润,超产按比
               例给奖的“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1985年实行专业联产承包,兴办家庭农场,扩大了职工自主权,
               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1994年开始推进和完善农业土地承包、核算、盈亏和风险“四到户”及生

               活、生产费用自理的经营体制,农场生产经营完全走向市场化。
                   1986年后,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公益事业建设的需要,良种场土地面积逐年减少。1996
               年~2005年因县看守所迁建、县第一职校扩建、武永二线新建和武丽公路加宽改建及武义茶业有限公
               司等企业用地征用,土地面积减少24.64公顷。

                   2005年年底,全场土地总面积111.87公顷,其中水田28.8公顷,茶园42.67公顷,水面7.07公顷,
               林地及其他33.33公顷。全场总人口195人,其中职工96人、退休人员99人、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8
               人。是年生产粮食57吨,干毛茶128吨,瓜果35吨,水产30吨,出售生猪8979头。农业产值1187万元,
               其中:种植业303万元,牧业868万元,渔业1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07万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全面深入,良种场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之间的矛盾显现,其自身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日益明显。2005年县委、县府决定对良种场实行改制。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