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444
·376· 第九编 林业
第三节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
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
征,是绿色文物、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武义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大多集
中分布在建制村、自然村的村口、水口。民间称“风水树”、“水口树”。
古树名木资源
1988年由县绿化委、城建局、文化局、林业
局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古树名木调查登记的联合通
知》,古树名木调查登记工作开始。1996年9月历时
1个半月,开展了比较粗放的调查,调查结果:全县
有古树名木1454株,隶属于25科38属43种。境内分
布有国家级保护树种12种,其中二级保护树种9种,
三级保护树种3种,同时对泉溪镇华山村等9株古树
名木的树种、胸径、树高和树龄进行了实地详查。
1998年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经调查,全县共
图62:古树名木(摄于2002年)
有古树名木3283株,分属38科83种,其中县政府已
公布明令保护3230株,树名待定6株、补查47株。并编写了《古树名木一览表》。2002年,在1998年调
查的基础上,抽调70名林业技术人员,历时半年,进行了详细调查,基本摸清全县古树名木现状。全
县古树名木有8723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121株,二级古树(300年-499年)1120株,三级古
树(100年-299年)7482株。有散生古树3019株,群状古树(连片分布10株以上)154群,5704株。这
些古树分属46科86属127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3属17种,被子植物39科73属110种。
全县古树名木在1000株以上的有大田乡,总数1009株。500株~999株的有7个乡镇,分别为桃溪镇
914株、新宅镇901株、白洋街道888株、大溪口乡826株、坦洪乡687株、柳城镇645株、西联乡519株;
100~499株有9个乡镇,100株以下的为茭道镇、县林场。
古树名木集锦
古树群中古树数量最多的为大田乡岭下汤中村的门前山,面积4.7公顷,有古树892株,其次为坦
洪乡上坦村的二群古树群,分别为245株、216株;全县年龄最大的古树是长在新宅镇上少妃村的一棵
银杏树,胸围341厘米,树高22米,树龄1000年以上;最高的古树是长在熟溪街道郭上村的一棵枫香
树,树高40米,胸围397厘米,平均冠幅15米;胸围最大的是位于壶山街道新屋村的一棵樟树,胸围
770厘米,树高9米,平均冠幅13米;树冠冠幅最大的是位于桐琴镇上马坞村的一株樟树,冠幅34米,
胸围500厘米,树高23米。在宣武乡三坑口村有二株树龄800年以上的银杏,胸径之粗,树体之高大,
生长势之旺盛为省内少见,硕果累累,每年果实收入2万余元。俞源乡政府边有一株白栎,树龄600余
年,树高21米,胸径106厘米,称“白栎王”。履坦镇履三村的一株百年古樟树,胸径106厘米,空心
树干中生长着10株毛竹,构成“胸有成竹”的奇异景观。算盘子多为短小灌木,而在西联乡区域内的
牛头山坞子坑却生长着高达12米,胸径35厘米的乔木,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