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446
第一章 交 通
第 一 节 概 况
20世纪80年代末,舟山海岛交通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1988年,全市已建成港口18处、码头107座,有
客运航线25条,海上运输能力11.85万吨,修建公路170条、77.72千米,并逐步形成海陆相衔接的水上交通网
络。1989年以来,发展海岛交通成为开发海洋、建设舟山的重要基础工程,交通建设重点放在巩固海上运输
基础、完善陆岛交通网络、开辟空中运输等方面。至2005年,基本形成以本岛交通为枢纽,水运为主,海、
陆、空协调发展的主体交通新格局。
海运方面,加快交通码头新建和改建(图3-1),基本结束千人以上岛屿无交通码头的历史,实现万人岛
屿通车渡目标;水上客运逐步形成陆岛交通滚装化、主干交通便捷化和客滚、高速、常规运输相结合的综合
体系。本岛至各经济大岛“两小时交通圈”以及各岛之间的提速交通基本形成,海岛群众出行便利。货运船
舶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发展;货运航线近至国内各主要港口,远及国外。
陆运方面,建设以舟山本岛为重点的主要经济大岛的公路主骨架,提高公路等级和公路通行能力,构筑
形成本岛公路网络。2002年起,全市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即通村公路),改善渔农村交通条件,并由此推进城
乡公交一体化。2005年全市通车里程951.991千米,公路密度66.11千米/百平方千米,居全省之首。1999年又
启动建设舟山至宁波镇海的大陆连岛工程;2005年12月,一期工程之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建
成通车;2009年12月,连岛工程全线通车,成为舟山交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空运方面,建成舟山历史上第一个民用机场——普陀山机场,市境岛际通用航空也随之兴起。航空运输
成为舟山交通的重大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