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389
重要物资计划管理
1989—005年,重要物资计划分配比例减少,逐步实行市场配置。1989年计划分配的重要物资有钢材、
2
水泥、有色金属、煤(焦)炭、成品油。1992年,仍保留部分煤炭、石油成品油、农药、农膜、棉花分配指
标。1994年,煤炭全部放开,成品油实行全额计划配置,钢材实行部分国家订货计划,棉花、农药仍执行计
划分配。1995年开始,能源物资不再实行国家计划分配,政府加强能源物资市场流通的监督管理,同时对重
点物资供应、能源平衡和储备计划强调宏观调控,推行资源市场配置。1996年出台《舟山市散装水泥管理实
施意见》和《舟山市墙体材料改革管理办法》。1996— 2005年,全市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新型
墙体材料总产量12.09亿块标准砖,城镇建筑新墙材应用比例达29.2%;全市散装水泥使用量递增,使用总
量264.49万吨。推广使用新墙材和散装水泥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节约包装纸4716.7吨(折合优质木材
2.60万立方米),节约煤炭9.78万吨,节电801.4万度,节约耕地1802.1亩,利用工业废渣(灰)162.9万吨。
1997—000年,规范清理全市煤炭市场,21家企业获省经贸委核发的煤炭批发经营资格证书。1999年,编制
2
《舟山市1999—2010年成品油市场规划》。1999-2001年,整顿成品油市场,全市23家企业获国家经贸委核发
的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证书,247个加油站、零售网点和加油船获省经贸委核发的零售经营资格证书。至2005
年底,全市20家批发企业、276家零售企业获国家经贸委核发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证书,25家煤炭批发企业获
省经贸委核发煤炭批发经营资格证书。
第 二 节 土 地 资 源 管 理
土 地开发利用与保护
围涂造田 海涂围垦历来是舟山人民获得土地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分布在较大岛屿周围或原始海湾
里的海积平原,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貌结果。经世代人工海塘蓄淡捍卤,平原由老及新向海域外移扩展,面积
较大的有舟山岛的临城—勾山平原、大展—螺门平原、白泉—干〓平原、马岙平原,及金塘平原、岱西平原、
六横平原和朱家尖平原。连岛平原,是近代海塘促淤围垦和岛间潮流搬运沉积而成,以朱家尖岛顺母平原和
舟山岛马目平原面积较大(图4-126)。
1989—005年,全市围成海涂42处,增加面积2.97万亩,在建围垦促淤工程10处,计划围涂3.23万亩。至
2
2005年,全市开发利用新涂田18.81万亩,为围垦总面积的90.91%。
(详见第三篇《基本建设》第四章《水利水务》第四节《海涂资源开发》)
土地整理 舟山属典型海岛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总量少,质量差。全市43万亩耕地分布于88个岛屿,
大多在山陇,为地势高低不平地区。占耕地面积32.11%的旱地除少量分布在地势高的平地外,大多数分布在
丘陵地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舟山开始着手全市土地整理工作,通过对村庄、农田和其他零星土地采用综
合治理和调整,增加耕地及其他农业非农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1999—005年,全市完成
2
土地整理项目169个,新增耕地面积17440.0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