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66
产量在1吨左右,产值约3万元。舟山远洋渔业集团公司在缅甸中部海域进行双拖作业,生产较好,对船航次
产量40~50吨,产值20万元以上。但生产两个月即遭缅甸政府查禁。
1998年初,由于浙江奥林特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水产品走私事件突发,以及缅甸政府对渔船双拖作业实施
严禁,中国渔船被扣留在仰光港,50余人被关押,经外交部和经贸部与缅甸政府协商后,缅甸政府同意放船
放人,国内在缅甸从事生产的100余艘渔船全部撤离缅甸。舟山8艘渔船除2艘被缅甸政府扣留,其余6艘均在
当年4、5月间陆续返回国内(其中舟山东海远洋渔业公司4艘、舟山远洋渔业集团公司2艘)。1999年,缅甸政
府对中国渔船入渔缅甸政策松动,中国到缅甸捕鱼项目重启。是年,舟山个人在缅甸购入渔船2艘与缅方公司
合作开展帆张网作业。同年舟山东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在缅甸购入2艘渔船重启捕捞生产,由拖虾作业改为帆
张网生产,单船航次产量1015吨,产值5万~8万元,微利。项目2001年中止。
朝鲜以东海域远洋项目 2005年7月,舟山普陀远洋渔业总公司、舟山普陀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组织26艘
(13对)渔船赴朝鲜以东海域捕捞鱿鱼,拖网作业50多天,总产量4341吨,总产值3993万元。最高产量353.4
吨,平均产量333.9吨。该海域入渔中国渔船过度密集,产量偏低。渔场限于50海里以外区域,资源相对较
差。渔船出航较晚,生产时间短。朝鲜方入渔费用高,从2004年每对渔船一次性买断5万美元,上升到2005年
每对10万美元。2005年,入渔渔船因成本增加,项目亏损。
第 三 节 海 水 养 殖
1989—2005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从2503公顷发展到9397公顷,增长2.8倍;海水养殖产量从8215吨增
加到115399吨,增长13.0倍;养殖品种由10多个增加到40多个。围塘养殖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单一、粗
放式的养殖,演进到围塘多品种综合立体养殖,既有高密度精养,又有蟹、虾、贝、鱼立体轮养、混养以及
生态系养殖。滩涂养殖从1989年时以缢蛏、蚶类为主的粗放养殖,发展到以泥螺、彩虹明樱蛤为主的相对精
养,以及开沟式、高涂蓄水式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由单纯海带、贻贝养殖,发展成既有贝藻养殖,又有网箱
包括深水网箱海上养鱼以及蟹笼梭子蟹养殖(图4-32)。养殖水域由10米等深线拓展到30米或40米等深线。养
殖从业人员17年间不断流转,总体技术水平经过养殖主管部门养殖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的教学和生产实
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以市、县(区)、乡(镇)三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主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养
殖科研特别是养殖新品种苗种培育取得成绩。大黄鱼、黑〓、美国红鱼、河豚鱼等鱼苗生产性育苗技术获突破。
至2000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6753公顷,产量51891吨。围塘养殖主要品种除对虾外,以混养贝类和梭
子蟹等为主。浅海养殖主导品种是贻贝(图4-33),还有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黑鲷等海水鱼
类。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泥螺、螠蛏、毛蚶、彩虹明樱蛤等贝类。
2005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9397公顷,总产量115399吨。围塘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对虾(南美白对虾、中
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等)、梭子蟹、青蟹,混养贝类有文蛤、青蛤、扇贝、杂色蛤、泥蚶、毛蚶等。
浅海养殖中网箱养鱼发展较快,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舟山浅海养殖儿乎均是贝藻类产品的状况。滩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