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160
村委会完成复翁堂的维修。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舟山市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古城定海是舟山历史文化的根
基,历史悠久,名胜众多。中、西、东大街是定海古城中心地带,自清末民初以来便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
的繁华地区,沉淀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1991年10月,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舟山市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999年,定海历史文化名城
1
保护区的部分历史建筑和街巷(北大街、东大街等)在旧城改造中被先后拆除,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有所凸显。
1999年初,编制《舟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于2001年8月获省人民政府批复。总体保护框架为:保
护城市历史风貌,弘扬两大历史文化主题,构筑三条城市历史轴线,保护三片城市历史地段。2002年8月,启
动定海城区中、西大街及相邻的文保点的整修、保护工程。以保持街区历史真实性、历史风貌完整性、生活
延续性为原则,以人为本,改善街区内居住及生活环境。整件工程于2005年底完成,共整修沿街建筑189开
间,建筑面积约10870平方米;复建房屋30间,建筑面积约1750平方米;整修封火墙3座,复建封火墙2座;
改造街路基础设施总长700米,路面敷设石板路,有线电视、电信线路等均已转为地下。工程投资890万元。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 定海马岙镇出土文物众多,保存有古驿道、古客栈、古民居、古烽火台等文物
古迹。该镇加强文物古迹抢救性保护,把古文化遗址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并先后出资15万元征地绿化保
存较为完整的凉帽蓬墩遗址、洋坦墩遗址。凉帽蓬墩遗址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龙眼古井、唐家住宅、
古驿道等古迹及重点自然景观落实保护措施。1999年,投资120万余元,在原文物史迹陈列室基础上建造占地
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全省首家乡镇博物馆——马岙博物馆。2000年3月,马岙镇被定为第二批省级历
史文化保护区。
东沙镇位于岱山岛西北部,濒临岱衢洋,是舟山最早的三大古镇之一和著名渔港,曾被誉为大黄鱼的故
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渔市盛景已不复见,但保存下来较多的文物古迹,传统建筑、街区风貌及海岛
渔村特色保存尚好,建筑特征、文化积淀、传统风貌等在全市范围内比较独特。2006年6月,东沙镇被定为第
三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
馆藏文物 加强文物库房及技术防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各级馆藏文物档案(包括纸质文本和电子文
本)。2005年,全市共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4家: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舟山博物馆、普陀博物馆、马岙博物馆。
舟山博物馆馆藏文物2300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43件(套),现正建立档案。2005年3月,根据省文物局
要求,完成全市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工作,摸清1999—003年馆藏文物因腐蚀、病害等对文物造成的损失
2
情况。
流散文物 1989年1月,市文物部门会同普陀区工商局查获一起文物贩子在普陀展茅镇非法收购文物的
案件,收缴瓷器、铜器、书画等44件,均为一般文物。1996年,普济寺报本堂维修时出土一坛18—9世纪西
1
班牙双柱银币,出土时遭民工和当地村民哄抢;后收回银币693枚,1999年移交市文物部门。2005年7月,嵊
泗边防部门从当地渔民手中收缴一批从福建海域打捞上来的清代景德镇民窑烧制的外销瓷器,共280余件,是
年12月移交市文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