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666

特殊津贴科技人员2 人,全区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人员340 人。2005 年区财政科技投入1387 万元,年末有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1.25 万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数为391 人。

                 2001 年普陀区被命名为“省教育强县(区)” 。2005 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21 亿元,占财政支出的
            21.7%。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为95.94%,基本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的

             15 年基础教育。普通高校录取率77.1%。2000 年有普通中小学88 所,其中小学57 所,初中27 所,高中4 所;招
            生9610 人,其中小学3013 人,初中5073 人,高中1524 人;在校生41421 人,其中小学22672 人,初中14067
            人,高中4472 人。有职业高中4 所,招生811 人,在校生1644 人;电大生113 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

            3373 人。2001—2003 年大幅度调整中小学布局,学校数减少。2005 年有普通中小学42 所,其中小学25 所,初
             中14 所,高中3 所;在校生30112 人,其中小学15623 人,初中9342 人,高中5147 人。有职业高中3 所,在校

            生2764 人。有教师2176 人,其中小学教师955 人,中学教师1052 人,职业高中教师169 人。有电大生576 人,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3122 人。有幼儿园50 所,入园幼儿7225 人,教职工653 人。








                                               第 十 一 节   文 体 卫 生





                1988年有区文化馆1个,文化站36个。1992年乡镇撤并,文化站减至17个(不含普陀山,下同)。2000年
             区文化馆在全省第五次文化馆站考评中被定为二级馆。2001年随乡镇街道变化,文化站减至13个。2002年10

            月建成普陀博物馆。2003年在东港建成文广大楼,计16层,主楼高63.4米,为普陀最高建筑。2005年有区文
            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3个,藏书万册以上图书馆(室)8家。1989年、1999年、2003年三次公布的区级
            文物保护单位21处。

                文艺创作比较活跃,其中绘画成果最为突出。普陀区曾于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
            乡”。朱仁民、陈乃秋、严美意等画家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普陀渔民画多次在北京等地展出。2002

            年9月,应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博览会邀请,普陀区代表团携190幅渔民画参加博览会。普陀儿童画也屡获奖项。
             1992年10月,普陀儿童集体创作长60米的儿童画《海底奥运会》,经装裱后送中国奥林匹克申办委员会。
                文艺活动蓬勃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 45、 50、 55周年,建党70、 8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跨

            世纪,普陀山观音文化节,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金庸武术节,沈家门渔港民俗大会等节日庆典,都有大
            型文艺活动。另外,送文化下乡、拥军慰问、节庆灯谜等群众文艺活动活跃。对外文化交流有了新的进展。

             1996年5月区文化馆举办海内外京剧票友联谊演出。2001年因有关《沈清传》的文化交流,普陀区和韩国全罗
            南道谷城郡建立友好关系。2005年2月在勾山应家湾动工兴建中韩友好文化园——沈院,2006年10月建成。
                全区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以公有制文化企业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以及朱家尖

            海洋旅游文化、桃花岛武侠文化、沈家门渔港文化、普陀山佛教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补充的独特文化体系。
            2002年沈家门城区投入500万元装修一新的“东海明珠”游乐城,成为全市规模一流的娱乐场所。在桃花岛投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