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3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663
邮政业务有起有落。随着电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函件和报刊量逐步减少,而邮政储蓄和特快专递业务
逐年增多。2000 年邮政机构25 处,邮路18 条,邮路总长度507 千米,业务量函件183.3 万件,报纸期发35824
份,杂志期发31176 份,特快专递2.12 万份,汇票9.59 万张,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2955 万元。2005 年邮政机构
21 处,邮路16 条,总长397 千米,业务量函件107.3 万件,报纸期发30704 份,杂志期发30442 份。
水利围垦成效显著。1988— 2005 年,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土石方3264 万立方米。1998 年起,加大标准
海塘建设。至2000 年,3 年建成标准海塘45 条,总长57.81 千米,总投资2.56 亿元。启动东港、六横小郭巨、凉
帽潭、朱家尖福利门等一批围垦促淤工程。
淡水缺乏问题有所改观。2001 年9 月完成定海至沈家门输水管道工程,全长12.9 千米,缓解普陀水资源不
足的问题。2004 年启动虾峙镇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870 万元,2005 年4 月竣工,日产淡水300 吨。2000 年全区
供水量1007 万吨,2005 年城区供水能力6 万吨/日。
电力、煤气设施日益完善。1989—993 年,随着郭巨至六横输变电工程和各大岛间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完
1
成,全区除东极外,各岛发电厂停止发电,由市电力公司统一经营。用电量逐年上升,2000 年全区总用电量
32997 万千瓦时,2005 年67852 万千瓦时。2005 年煤气供应量280 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提高到48.6%。
第 九 节 城 乡 建 设
1988年有乡镇32个,其中镇6个,即沈家门、展茅、桃花、虾峙、峧 头、台门。1989年普陀山由乡改镇。
1992年撤区并乡时建朱家尖、勾山、东极镇,时有10镇8乡。2001年调整行政区划,设3街道、7镇、4乡。
1997年,朱家尖镇率先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六横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
镇。2005年,城区面积达11.8平方千米,城镇化水平53.8%(图9-4、图9-5)。
20 世纪末开始实施“小岛迁,大岛建”战略,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和“暖人心、促发展”等工程,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渔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01—005年全区财政支渔(农)资金累计2.7亿元,年均增长18.6%。同时规范涉农收费,免除农业税,减
2
轻渔农民负担,加大对贫困村(户)的扶持力度。2005年开始建设新型渔农村社区。
房地产开发始兴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仅4家房地产企业,投资1326万元,竣工面积2.52万平方米。
1995年分别增至18家、1.50亿元、15.25万平方米。2000年,投资3.28亿元,竣工面积19.53万平方米。2005年
增至10.57亿元、53.8万平方米。
1988年东港开发的前期测量、勘察、可行性论证工作基本完成。1991年5月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东港开
发工程实施项目,10月正式动工。1993年11月省政府确定东港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称为浙江省普陀东港经济
开发区。2000年完成一期工程5平方千米,接着实施二期工程。2005年开发区内有工业企业72家,社区居民
1.04万人。1992年10月建立勾山开发区(浦西开发区), 1993年9月更名为浦西工业开发区,至2000年实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