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688
统称泗礁二类口岸。1998年11月,宝钢马迹山港一期工程开工,总投资13.28亿元,建设1个25万吨级(兼顾
30万吨)的泊位,年吞吐总量为2000万吨;2001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6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
水港一期工程动工建设,投资约120亿元。洋山港区一期工程包括小洋港区、东海大桥、芦潮港辅助配套工程
三部分,是国内最大的港口建设工程。2005年5月,连接小洋和芦潮港全长32.5千米的东海大桥正式通车。洋
山一期港区拥有码头岸线1600米,设有集装箱泊位5个,水深15.9米,港区航道全长67千米,可接纳装载量
8000标准集装箱以上大型集装箱轮靠泊作业,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20万标准集装箱。6月,国务院批准洋山港
设立全国第一个享受“3加1”政策的保税港区,区域包括小洋山2.14平方千米港区、东海大桥以及芦潮港6平
方千米陆域。8月中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11月,全国第一个
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首期通过国家主管部门联合验收。是月,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彩虹石号”大型集装
箱船挂靠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成为洋山港迎来的第一艘外轮。12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开港,
“洋山深水港”和“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
第 三 节 海 洋 渔 业
嵊泗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水域处于长江、钱塘江两大水系入海交汇点,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温度
适中,底质细软,利于海洋生物栖息、索饵、产卵和生长洄游,被称为“天然鱼库”,盛产带鱼、大小黄鱼、
墨鱼、鳗鱼、鳓鱼和蟹、虾等多种海产类。近儿年来,传统四大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严重,但虾、蟹资源丰富,
是全国10个重点海洋渔业县之一。
1985—992年,是渔业生产责任制以对(单)船核算时期,全县有24个大队(占36.4%)从大包干转向对
1
(单)船核算。1993—000年,是渔业股份合作制时期。1988年7月,大洋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渔农工作部协
2
助下,试行渔业股份合作制。1993年5月,市人民政府在嵊 泗 召开研讨会,并邀请省水产局、农业部水产司领
导参加,就推行和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统一思想。1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行和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
的意见》, 嵊泗 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渔业股份合作暂行规定》《嵊泗县渔业股份合作制示范章程》。1998
年11月,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和省水产局联合发文《浙江省海洋捕捞股份合作单位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
2001年,渔业法人治理体制创新被摆上重要工作议程。2004年,海洋与渔业局在枸杞乡石浦村试行捕捞渔船
法人制度;同时,建立专业合作社以加强服务功能。2005年,继续突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和海
洋综合管理,渔业生产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作业结构,实现船只钢质化、作业多样化,渔业
生产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县有各种机动渔船2473艘,总吨位12.05万吨,总功率21.97万千瓦;其中钢质渔
船938艘,功率184千瓦以上652艘。全年水产品产量25.31万吨,比1988年增长2.2倍;总产值12.34亿元,比
1988年增长22.7倍,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0.16万吨,产值11.3亿元。
嵊 泗 海水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以养海带为主。经过长期探索与发展,至20世纪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