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690
化生猪饲养和管理,提高农副产品对本县市场的自给率。2005 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692 亩,产量3068
吨。全年生猪出栏5844头,家禽出栏1.53万只。2001年,通过承包造林、以资代劳和单位责任造林等政策
措施开展再造绿岛工程。2005年,完成造林面积140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6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560
公顷。
嵊泗的盐产地集中在大洋山。1989— 2002年,共产原盐22541吨,自给率70% 。海盐以供应渔用盐和民用
食盐为主。2002年,洋山盐场废转停产,盐产品在嵊 泗 无生产基地,所销售的盐全部通过外调入县,成为盐
产品纯销区。盐业机构的职能从产、销、市场监管转为销售和市场管理。
第 五 节 工 业
嵊 泗工业由全民工业、二轻工业、乡镇企业、部门工业及个私工业组成。1989—2000 年,突破“围绕渔
业办工业”旧思路,依托上海市场,引导开发非海岛资源型工业。1992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推行劳动用工制
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简称“两项制度改革”),旨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铁一大”(即铁交椅、铁饭碗、
铁工资和大锅饭)。是年初,在嵊泗机械厂进行试点,因企业干部职工旧观念影响,两项制度改革无成效。
1993年始,进行破产、重组、拍卖、兼并。1996年,国有工业完成体制转换。2001—005年,嵊泗工业在水
2
产资源减少、水产企业萎缩、化纤制造业发展空间减少等形势下,调整结构,发展个私工业,推动传统产业,
从当地资源型为主向与非当地资源型相结合转化。当地低值鱼资源从粗放型转为精深加工,扶助非当地化纤
产品,做强做好。至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4.13亿元,比1988年增长15.8倍;其中个私工业实现产值9.77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5%。“翔牌”速冻贻贝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蓝海洋牌”大黄鱼获
“无公害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星扬牌”冻目鱼墨鱼仔、冻虾仁、冻小黄鱼获“绿色食品证
书”。嵊泗县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蓝海洋牌”养殖大黄鱼、嵊泗县华利水产有限公司“东珠牌”贻
贝和嵊泗县黄龙鱼品公司“黄龙牌”鱼粉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华利水产有限公司、黄龙鱼品有限公司、嵊
泗翔远水产品公司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1989—005年,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企业规模、经营理念、经验效益四大跨越。2000年,
2
电力装机总容量82兆瓦(含大陆电联网60兆瓦)。供电模式从单纯的小型发电厂和孤立型海岛小电网向大电网
和多元化方向发展。2002年12月29日,完成大陆向嵊泗供电工程验收,30日投入运行。2003年1月28日,完
成洋山电厂扩建工程;4月7日起,总投资1541万元,对全县30个自然村进行农网改造工作。2004年,泗礁至
洋山35千伏海底电缆联网工程完工并运行;泗礁到枸杞、洋山海底电缆投入使用。2005年,全县发电量1478
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