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5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1195

第二十六编         文 化




                  成唱片《渔舟凯歌》(13M-200B 甲)、《海上锣鼓》(BM-931)。20 世纪 60 年代,浙江歌舞团出访东
                  欧、非洲 6 国演奏舟山锣鼓,受赞赏。1986 年,舟山锣鼓编入《中国民族民间乐曲集成》。


                       跳蚤舞

                      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由一男一女两人对跳,男以大八字步作半蹲跳,女随男
                  舞步作躲闪状,伴以节奏鲜明的锣鼓点。因其舞步酷似跳蚤而得名。民国 11 年(1922),白泉人章

                  孝善将民间传说《济公斗火神》情节引入其中,男舞者作僧人济公打扮,手持短棍边跳边舞动;女
                  舞者着红衣,持花伞,扮作火神。跳蚤舞始有情节和人物形象,舞蹈动作更具目的性。1953 年,白泉
                  高生祥、何志福、高如兴等民间艺人把跳蚤舞改编成群舞,气氛更为热烈。1955 年,跳蚤舞参加浙

                  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等奖。1985 年,摄成录像编入《全国民族舞蹈集成》。

                       木偶戏

                      俗称“小戏文”,将一种小型布袋木偶套在手上进行表演。清末民初,由奉化传入定海紫微乡,

                  侯惠义为其第四代传人。旧时,多在酬神或喜庆时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演。20 世纪 90 年代,
                  以民间艺人侯雅飞为主组建木偶戏剧团,在双桥镇一带演出。2000 年,参加浙江省群星视觉艺术
                  展。剧目以传统戏曲为范本,唱腔仿照越剧唱法。2002 年,浙江电视台将双桥镇艺人演出木偶戏摄
                  制成专题片在影视文化频道播出。2004 年 9 月,在双桥镇举办木偶戏艺术专场会演,17 个木偶戏

                  班子、50 余名木偶戏艺人参加演出。




























                                                          木偶戏表演
                       翁州走书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马岙乡安阿小沿门卖唱到普陀六横,他用毛竹根制成竹鼓、用竹
                  片制成竹板,自击自唱。清末民初,其第三代传人沃阿来改单口演唱为一人主唱,饰多种角色,并
                  系统地整理出《金龙鞭》等 20 多部大型传统书目。另一人用鼓板伴奏并帮腔,融入戏剧台步与身



                                                             11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