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2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1542
舟山市定海区志
袁先禄
袁先禄(1928~1989),定海人。出生于上海。民国 33 年(1944),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读书时
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35 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投身爱国民主运动。37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38 年 2 月北平解放,由党组织推荐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后任编辑、国际部领导小组组
长、首任驻巴基斯坦及南亚首席记者、国际部主任、驻美首席记者、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兼首席记
者、《人民日报》海外版领导小组组长和总编辑等职。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曾参加邓小平
访美、里根访华等重要采访活动,撰写有关中美建交等有重要影响的报道和文章;多次参加国际
会议报道,采访过秘鲁总统、伊朗国王等国家元首和著名人物,写过许多重要国际新闻。还积极与
台湾记者接触,增进海峡两岸了解,尤其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写过大量评论和报道,影响较大。在负
责《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在香港、旧金山、纽约、巴黎、东京等地设立分印
点,租用卫星通信线路,让报纸尽快与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见面。
1989 年 7 月 13 日因病逝世。《人民日报》发布讣告,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闻战线
的忠诚战士。
刘公诚
刘公诚(1914~1991),原名刘念悌,祖籍定海,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之六子,民国 3 年
(1914)10 月出生。20 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附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后去日本东
京工业大学留学。七七事变爆发后,毅然放弃学业返回祖国。27 年,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
大学学习,同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分配到国军工作训练班当日语教员。翌年 5 月,被派往延
安自然科学研究院。为筹集办院资金,利用其父关系,去重庆募捐,改名为刘公诚。
民国 34 年,经组织同意,赴美国学习水泥制造工艺。36 年回国后,任上海水泥厂厂长,从事党
的地下工作。1949 年上海解放后,以工商业者身份继续开展统战工作。1952 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
会,任民建中央常委。1954 年 7 月 1 日上海水泥厂公私合营后,继任厂长,研制成功抗冻性、和易
性好的引气水泥,首创粉煤灰水泥,水泥产量提高 25%~30%。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三届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代表和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上海水泥工业同业公会主任。
1956 年,调任国家建材部门工作,历任建材研究院物化室主任,水泥研究所副所长,建材技术
情报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建材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顾问等职。创建中国第一个水泥物化室,是新中国水泥物化理论的奠基人,因其贡献突出而获
国家嘉奖。
在国家建材部门工作时,按规定,可保留上海时的工资待遇,但他只拿规定的同级工资,其余
上缴国家。 1956 年,还将其父逝世后分给他的 20 多万元遗产全部捐给国家。“文化大革命”期间,
遭到严重迫害。直到 1979 年底,才和沙千里、胡愈之等一起公开共产党员身份。他将补发的 5 万
多元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缴。曾两次被评为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为中共第十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 年 2 月 25 日,因病
在北京逝世,捐献遗体作病理研究。《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消息,称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
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著名的水泥专家。
151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