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27
区情综述
区实现生产总值 166.3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加 6.66 亿元,增长 1.6%;第二产业同比增加
70.69 亿元,增长 18.6%;第三产业同比增加 83.03 亿元,增长 17.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 2000 年
的 11.6 43.2 45.2 调整到 4.0 42.5 53.5。按户籍人口计,年人均生产总值 44488 元,比 2006 年增
长 17.9%,比 1988 年增加 16.7 倍。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005 年,全区初步形成以水产加工、船舶修造、海洋化工为主导行业
的临港工业体系,并涌现出以塑机螺杆为主的金塘塑机螺杆生产基地,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
海洋食品加工基地,以石化储运为主的海洋化工基地等 8 个工业集聚区,有 504 家企业分别进入
这些工业集聚区,尤其是金塘塑机螺杆基地、定海工业新区和定海三江科技工业园区,年产值分
别达到 12.04 亿元、11.26 亿元、0.61 亿元,成为定海工业经济重点集聚区。舟山市塑机螺杆工业园
区被省批准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工业逐步形成以正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金
鑫水产贸易有限公司为骨干的临城水产品加工群。
1988~2007 年,定海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20 年来,由于基本建设规模不断
扩大,尤其是新城区和工业园区的开发,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1988 年,全区实有耕地面积 12153 公
顷,2007 年减至 9131.4 公顷。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田承包制的推行,种植结构不断调
整,经济效益明显攀升。2007 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12.39 亿元,比 1988 年 2.24 亿元增长 5 倍
(
多。“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量和高效益)农业和创汇效益农业大面积开发。1992 年,全区有 135 个
农业村开发特色农业 145 个项目,相继建立蔬菜、水果、茶叶、藠头、蚕桑、禽蛋、淡水养殖、食用
菌、草莓等生产基地。嗣后,进一步发展晚稻杨梅、皋泄香柚、花卉柃木、金塘李子、浙东白鹅、无公
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21 世纪以来,新兴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定海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带之一。
水利建设,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结合标准海塘和重点水库工程建设,加快沿海防护林
带和绿色生态林营造。1988 年,在虹桥水库上游种植水杉 5000 株;1998 年起,又在岑港水库四周
连续三年营造各种林木 4600 余株,既实现绿色生态建设,又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饮用水水质条
件之目的。
畜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基地化生产,通过“三统一”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现代管
(
理模式,逐步提高全区畜牧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水平。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海
况变化,近海水产资源衰退,海洋捕捞业历经减船减人、转产转业,从事海洋捕捞劳动力逐年减
少。捕捞船只从 1995 年 1265 艘降至 2007 年 697 艘。但全区海水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水产养殖业,进入 21 世纪后,加大养殖科技投入力度,养殖面积扩大,2005 年养
殖面积 2.08 万亩,年产量 4763 吨。至 2007 年,水产养殖总面积 5.2 万亩,总产量 1.6 万吨,总产值
2 亿元。
海盐生产原是定海传统产业,1989 年起,不断完善盐业生产责任制,加强盐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盐质,压库促销。1992 年,马岙、烟墩、白泉 3 个盐场原盐质量
列全省前 10 名。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起,大批盐田被开发作他用,盐业生产日渐萎缩。1988 年,全
区有盐田 1029 公顷,年产原盐 6.15 万吨。至 2007 年,实存盐田 261.27 公顷,年产原盐 1.67 万吨,
比 1988 年分别减少 60%、157%。
定海旅游业起步较晚,21 世纪始加快发展步伐,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古城要塞旅游、摘箬山火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