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2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472
舟山市定海区志
复翁堂 在小沙镇王家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洪武十九年,朝廷施行“海禁”,尽
迁岛上居民入内地。紫微乡村民王国祚赴金陵面见明太祖朱元璋,陈说翁州不可迁之理由,遂准
许本岛 547 户、8085 人留居岛上。乡人感德,称王国祚为“复翁先生”,并在其故居悬挂“复翁堂”
匾,以示褒扬。
继思桥 在双桥镇南山村,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桥面由本地钓山产“糯米红”石板砌成,
两侧桥栏均由 3 块红石板拼接而成。北侧桥栏镌“乾隆庚申造”,南侧桥栏镌“继思桥”。
朱葆三墓 在城东街道大洋岙村金家塘,旅沪著名实业家朱葆三墓葬。墓碑“朱公葆三之墓”
为陈立夫所题,右侧为其子朱子奎墓。
古井
两眼井 在北门左城脚跟,建于北宋端拱二年(989),是定海城里有史记载的最早一口古井。
井口有两个井圈,故名。
楼门口古井 在马岙社区林氏始祖家门口,为林氏家族定居马岙时所建,宋代古井。
四眼井 在建国路北端,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井台上有 4 个井眼,故名。井水清冽,终年
不涸。旧时遇旱,成为城内居民主要饮用水源。
中营衙门井 在建国路 31 号北侧弄内,元代古井,因附近有中营驻军衙门而得名。
滕坑湾井 在镇鳌山西南山脚,元代古井。明天启《舟山志》载:泉极甘美,舟山之最。
潭陈井 在小沙镇潭陈村,清代古井。井呈长方形,用石条砌成,民间有“狭门槐花井,小沙潭
陈井”之说。
槐花井 在双桥镇紫微社区,清代古井,终年不涸。因井边有百年老槐树而得名。
砚池 在鳌山新村旁,建于元代,清道光十年(1830)重修。池略呈正方形,长 15.9 米、宽 14.6
米,深 2 米,四周有石栏,栏板由石柱衔接,石柱顶端雕石狮或莲花。原为鳌山上奎光阁与文笔峰
的附属建筑。
名人故居
丁光训祖居 在册子岛桃夭门村,紧挨舟山跨海大桥册子段桥墩,建于清咸丰年间。丁光训
(1915~2012)生前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金陵
协和神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蓝理故居 在西大街 89 号。蓝理是清康熙年间定海镇总兵,在平定台湾时立有战功。任定海
总兵后,缉捕海盗,屡建奇功。为重修祖印寺和修复普陀山观音道场付出不少精力,并聘名士重修
《南海普陀山志》。普陀山法雨寺有蓝公祠。
刘鸿生故居 在东大街聚奎弄 6 号,刘鸿生祖父刘维惠在此出生。刘鸿生(1888~1956)为著
“
名实业家,有“火柴大王”“煤炭大王”水泥大王”之称。曾出巨资创办定海公学(舟山中学前身)、
定海女子中学,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其故居为旧式三合院,保存较完好。
周祥生故居 在人民南路西侧周家塘,系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旧民房。周祥生(1895~1974)13
岁到上海谋生,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艰苦创业,经过多年奋斗,成为上海出租车业规模最大的祥
44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