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267

· 262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廿一          · 263  ·






 可不勉哉。为表其阡曰:维攀龙坞为汪氏之隧,父子同域,昭穆式序。草木沛沛,  大明故夏邑令徐先生墓志铭
 生气攸萃。余庆斯未艾,尚绵于世世,勿替引之。
                  先生讳致中,字彦和,姓徐氏,衢之开化人。徐之先出于柏翳,至偃王诞
 罗文道墓表       亡走会稽,子孙散处吴越间,以国为氏,族大且蕃。先生世居开化之托川。曾
             大父仲辉,大父德三,考让卿,世笃行义,肥遁弗耀。先生幼颖悟,年甫弱
 吉水罗文道以子役寓北京,永乐戊戌十一月十八日卒于逆旅,年五十五。  冠,能通诸经章句。作为诗文,流耀典则,常教授乡里,行辈推尊之。天性至
 其子伯初,为阳江训导,以赐书诣阙谢。遭父丧,乃衔哀负骨南归,某年月日  孝。母王氏有疾,饮食不御酒肉,昼夜扶持,衣不解带。汤药之奉,未尝委之
 葬长沙之宁乡,从先茔,礼也。服阕,升诸暨教谕。进士俞君弘毅,诸暨人也。  家人。母没,执丧过哀,独养父八十余,先意承颜,惟恐不悦其心志。友爱二弟,

 伯初至书弘毅求予文,表其父之阡,且曰:“某慕先生之名能文久矣,顾束于  怡怡如也。教诸子严而有方,于宗族尤尽恩意,内外姻党,举无间言。洪武辛
 微秩,不得躬拜以请君,尚为我谢不恭之罪。幸而弗拒,君之赐也。”予不识  未,邑大夫以学行荐授江西清江簿。在官三年,政令修举,下无隐匿。时翰林
 伯初,弘毅为之亟请久而益力,予盖不得而辞焉。遂按故翰林编修、襄府长史  编修张美和致政家居,有重名,于人不轻许与,而亟称先生之贤。后以事谪西
 周君孟简所撰文道墓志,称其负气轻财,好与胜己者友。年十五六即能服劳干  夏,寻用知者荐,升山西夏邑令。河东风气强劲,俗惊悍弗易驯,先生遇之一
 蛊,以佚其亲。曲意顺适,务悦其心。家人视而则效焉。平居恒自足,而忘人  以诚,民感服其化。官满,朝京师,遮道挽留,车至不能前,歌讴成什,号曰
 之势。有劝之仕者,笑而不应,惟刻意教子。伯初甫弱冠,即为置币遣从乡先  “涑水民谣”,舆论名之。会吴中水灾,遣从大臣董治其事,能尽力设方略,为

 生授经。及领荐为儒官,文道喜形于色,谓所亲曰:“吾家文献中微,殆将百祀。  民经营。事竟还朝,例授交趾官,先生得感化县主簿。地当铜桂之南,属民新
 今吾儿复齿士林,有所付授矣。班资崇庳,固不足较也。”自往阳江视之,敦  附,不易为理,先生因其土俗为化,民用弗扰。永乐戊子八月二日,以疾卒于
 勉以务学修己。留数月而归,临别谓伯初曰:“日者推吾岁运当厄于降娄之次,  官,年六十二。配程氏,邑之名族,有贤行,后先生十九年卒。子男五人,庆
 信符其言。亲老不克,终养二丧,莫举孤侄,未能自立。续修家乘未脱稿。此  寿、庆宝、庆福、庆全、庆多。孙男十人,女二人,曾孙男若干。予于先生幼
 皆吾平生寄托之重,常系心膂者。小子识之。”遂父子相持以泣。曰:“吾平日  有从游之好,故先生来京师,多主予舍。其去交趾也,余适在翰林,祖先生于
 恶人作儿女态,今付汝情事,不知其涕之所从出也。”观者为之感怆。文道卒,  都门,持觞饮满,慷慨许国。及抵交趾,即以书道安服余意,其老当益壮而竟
 伯初遵治命唯谨。罗氏始由长沙徙豫章,再迁永丰,十传为吉州教授。行初又  止于是,命也。夫诸子以道远塞,未得即归葬,乃卜日招魂,葬衣冠于里之某

 析居庐陵。七世曰重道,举义兵从文丞相图兴复,弗就,始避地吉水,号养晦  山,程氏附焉。铭曰:
 翁。自养晦以下,至文道六世皆不仕。考曰毅然,妣李氏。毅然,号澹如水翁,  穷则持,达则施。位弗赢,德何亏。中趑趄,缘数奇。天万里,呼其悲。
 行义甚高,竟浮沉以没。故翰林学士曾公为铭其墓。配彭氏,后七年卒。子男
 三人,长即伯初,次绍初,次思初。女一人,孙男若干人。伯初未仕时,甚为  元故云中处士太原王府君墓碣铭
 故翰林学士解公所器,名遂大振。表曰:
 呜呼文道!孝友之行教于家,刚介之志闻于乡,而终以穷而没。命也。夫  奉议大夫、同知衢州府事太原王公某,奉命来治衢。未几年,政适宽猛,

 有子图为光昭,将不失其令名矣。是终不穷也。君子岂谓命哉。  吏民咸宜之,誉闻□□以□。某久苦风眩,不能良行,思欲一拜下风而不可得
             □□。其大父云中府君行实,俾某铭其墓,遂弗敢辞。按王氏之系有太原、琅琊、
             天水、高平、北海等郡,各有□□,实皆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而太原之□尤盛,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