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0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270

· 266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廿一           · 267  ·






             今幸获知蕴中,顾文词不足以追媲前人,而蕴中之克绍先志弗坠而益大者,不                                                               将以图不朽焉。”辞弗获。遂按状,师讳景□,字洞明,姓徐氏,衢之开化芹
             可无述也。若其道受之师得之心而见诸行者,某不能知,不敢渎告也。蕴中名                                                               川人也。徐为邑右族,世袭簪组。曾大父申之,元翰林待制,与吴兴赵文敏公
             宗本,以字行,年逾七十,颜如渥丹,其亦有道之士乎哉!系以诗曰:                                                                  为友。大父坚,父镛,皆积学行义,为乡人仪表。师自幼好黄者言,于世故澹
                  希夷鸿濛,孰究始终。一气之融,乌假有宫。彼构之穹,彼相之崇。聿瞻                                                            然无营,年弱冠遂入玄妙观为道士。久之,尽得其师之术,能呼召雷雨,役使
             其容,以一厥衷。作始既工,替而复隆。驰张塞通,祗系其逢。有符于躬,不                                                               鬼神,捕逐魑魅,无不立应。遇水旱疾疫,郡邑守宰争迎致之,所至辄有奇验,
             谐而同。岩岩天童,昕鼓夕镛。碑刻之丰,以弘道宗,以示于无穷。                                                                   远近神之。缙绅士多乐与游焉。国初,以先墓在清源观,遂徙居之,仍奉祠事,
                                                                                                              因自号清源道人。性冲澹简静,博学能文,又旁通星史卜筮、九流杂家言。尤
             重建颐真宫碑                                                                                           邃于医,明《窦氏流注》针法,多畜善药。见人疾病,匍匐救之,未尝责其报。

                                                                                                              居一小楼,设石榻其中,旁罗清玩,终日危坐。客至则焚香瀹茗,或出黄精、
                  道家宗老子学,其流居中夏九之一。太史公序六家言:“惟尊尚道德,谓                                                            松花以啖客,笑谈亹亹。人怪其行,师曰:“吾道岂异于人哉!遇得意则纶巾
             无成势,无常形,而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后,而能为万物主。”盖以其道                                                               鹤氅,曳筇竹以看云,浡浡出谷窦中,或听泉坐于松下,移时不去。”笑问其
             玄默清净,不挠于物,而物无不治也。后世乃兼荣雩,以交神明。魏晋而下,                                                               故,答曰:“观动物以识化机,吾道不外是也。”素强壮无疾,一日觉小不平静,
             多见信重。至宋为极盛,贵戚大臣无不提点宫观,食祠禄重,祝厘也。国朝损                                                               呼语其徒曰:“某日某时吾当去。”取差縠书笔识之,又命作木主,自署其号,
             益前代之制,恢弘中正,用垂示永永。洪武十五年,诏京师立道录司,掌天下                                                               曰:“吾神已栖于是木矣!”至期精爽不乱,倏然而化。实永乐甲申七月十日也。

             道教。而府、州、县皆设官,领其徒置丛林居之。颐真宫,在开化县治之北,                                                               生于元至元四年六月十又九日,年六十有七。应玄以是岁某月某日,奉遗蜕窆
             钟山之阳。元季兵燹,旧宇就圮,像设䵝昧,廊庑庭址鞠于荒榛。知事者相继                                                               于里之横沿山阳。弟子二人,应真,今为神乐观道士。应玄、应常住清源。铭曰:
             物故,帑无岁蓄,廪藏日虚。既营度无经,众亦漫逸,日以不振。太原王君蕴                                                                   太和希夷,橐籥化机。二气陟降,孰有主持。吁嗟先生,谁为之师。既抉
             中,自玉霄宫拜道会官之命,以是宫近在邑治,为丛林处,众实宜乃庀材鸠工,                                                              其 ,复探其微。返真而颐,不失指归。乘飙神游,乍合乍离。我作铭许,用
             即旧址更新之。易圮为穹栏,披榛为广庭,饰䵝昧为丹渥,用以揭虔妥灵,又                                                               昭不迷。
             别作门庑为宴寝庖湢之室,皆有成绪。籍其岁之故,入而增拓焉。于是正至令
             节,天寿祝厘,咸便于趋事。众悦而归之,则相与谋,勒石以纪其实,用规于                                                               蒋生圹铭

             悠远。王君之从祖曰希有先生,得至人之授,妙契洞合。在元之中世,其道大
             显。君获师承之秘,益自修治,燕熙冲和,播弄元气。其自得之妙,人有不可                                                                   蒋氏子永安,性颖悟。垂髫时,读书乡校中,已能通大义。所居在学宫之
             得而知者。应世之迹,特其余事尔。先正谓:老氏之道,可以炼真,可以治人。                                                              旁,弗与市坊群儿狎嬉。端谨修洁,知事亲敬长,无违礼。年十六,会大父文
             讵弗信矣夫。                                                                                           良为构讼者所引,逮系宪府,永安力请侍行。文良在狱中得疾。事既直,僦舟
                                                                                                              南还,厥疾增甚。时方向燠,舟隘陋,蒸郁不可居。永安昼夜扶持,备极艰苦,
             清源法师墓碣铭                                                                                          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至夕辄稽颡吁天,求以身代。同舟之人无弗嗟异之。未

                                                                                                              至家五十里,文良竟卒,痛哭失声。及抵家,即感疾。盖素为绮纨,子且年未
                  清源法师羽化之明年,其徒应玄以禋祀来,竣事,将告归,诣予请曰:“吾                                                           壮,既柔脆不任劳,又抱哀戚,卒致危惫不起。将死,精爽不乱,执父母手与诀,
             师弃诸徒再阅春秋,而墓未有碣,惧无以白其善而贻诸后人,先生幸赐之铭,                                                               出声琅琅。父母顿踊仆地,又徐慰解之曰:“寿夭,命也。第儿负生身之恩不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