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74

62  |  石梁纪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白道猷即昙猷,来自甘肃敦煌,也是来天台山居住最早的僧人,他曾经开创
                了中方广寺、万年寺,也曾在赤城山开辟道场,开坛讲经,山上的蛇虺虎豹都成
                了忠实的听众。后来他在赤城山洞坐化,全身发绿,被人称为绿衣尊者。他是晋
                兴宁间(363 ~ 365)在石梁结草为庵的。传说昙猷“夜宿梁东,便闻西寺磬声
                梵呗,但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后斋戒累日,度桥见精舍神僧,因共烧香中食,
                神僧谓昙猷,后十年自当来此”,于是他返回了。这个记载契合于法显《佛国记》
                和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佛言震旦(中国)天台山方广圣寺,有
                五百大罗汉居焉。”罗汉也叫作阿罗汉,与佛、菩萨一样,是印度传来的舶来品。
                罗汉为梵文 Arhat 的音译,据大乘佛教教义,佛家修行有四个果位,第一个是初果,
                达到初果,就不堕畜生道;到二果,只能有一次转生机会; 三果就能生于天界;
                四果阿罗汉,能脱离了生死的轮回,避免了转世的麻烦。阿罗汉果乃自修之果,
                也称为“声闻”,说到底是自了汉而已,尽管罗汉果位比佛和菩萨低,但是他们
                是最自由的,最接地气的。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叫殿,叫作堂,千姿百态,情趣十足,
                很生活化,真实、自然。有些罗汉拉胡琴,有些罗汉读书,有些罗汉玩蛤蟆,有
                些罗汉穿针引线补袈裟,有些罗汉跳跃舞锡杖,有些罗汉伸手蹬腿打哈欠,觉得
                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很感亲切。走在罗汉堂中,就像走进艺术雕塑博物馆中。
                    佛经说五百罗汉起源,莫衷一是。有的说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和第四次结集三
                藏的五百位弟子,《法华经》记述了释迦牟尼为五百罗汉授记的故事。但《贤愚
                经》云,五百罗汉为五百大雁所化,在《大唐西域记》中,则为五百蝙蝠所化。
                《弥勒下生经》载,释迦牟尼佛在涅槃灭度之时,就委派了四大罗汉——大迦叶、
                君屠钵叹、宾头卢和罗怙罗四大比丘(和尚),不转生,永留世间。在四大罗汉
                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十六罗汉,受到人们供养,为世人广种福田。在十六罗汉的
                基础上,又增添了两位成为十八罗汉,据说其中就有乾隆皇帝的形象。宋代天台
                的济公和尚,出生于天台,也忝列其中,在北京碧云寺里,济公坐在梁上,在苏
                州西园寺,济公也只好站在过道上了。据说他是降龙罗汉投生的。
                    昙猷也是万年寺的开山祖师。万年寺在石梁之西,建造于唐太和七年(833),
                宋雍熙二年(985)改寿昌寺,奉敕造罗汉五百一十六尊罗汉像。万年寺也叫平
                田禅院,寺前稻田称为罗汉田。传说,寺里做佛事,几个乞丐化缘,僧人们见其
                邋遢,拒之门外,那几个人便每人扛起一丘田,往山冈上跑,大家赶紧追上去,
                请他们回来,他们转身把肩上的田放下来。原来他们都是罗汉。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