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83
第二章 石梁飞瀑 | 71
画的沈周(石田)也特意画了巨幅《石梁飞瀑》。山崖嶙峋,层林落落,涧瀑泠
泠有声,纸面透出清寒。另外还有陈裸《石粱飞瀑图轴》等行世。《石梁飞瀑图
轴》写高峰直插云霄,峰腰飞瀑直下,云霭弥漫,苍松相映,再点缀楼阁飞檐,
曲折围栏于其间,境界壮丽。构图画法严谨,笔墨细劲苍秀,具高远之致。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1618 ~ 1689)也画过石梁飞瀑图,他是金陵八
大家之一,在这幅石梁飞瀑的画中,则运用其独有的积墨法,观此画,则林木秀
蔚,峰峦幽远,泉水迸流,安详宁和,积墨到处,水韵氤氲,面对此画,则红尘
喧嚣顿然消泯。龚贤在画上题句道:特筑山楼看夕阳,满空紫翠映飞觞。当前瀑
水三千尺,不必天台看石梁。既然如此,何必在画上题“石梁飞瀑”四字呢?
清代画石梁飞瀑的画家就更多了,比如状元钱维城所画的《台山瑞景》,作
者分十段呈现天台名胜,加以文字标识,其中除了石梁飞瀑之外,还有华顶、佛
陇诸胜。他在石梁飞瀑一段题词云:
石梁两山对峙,一巨石横架其顶,广不逾咫,或亦谓之“蓝桥”。上
游千涧之水汇成巨淙,望梁而坠,一落千仞,注乎渊潭。复盘跃而出,夭矫
蜿蜒,挂于林杪,台山中第一巨观也!其右盖竹洞,道家谓之三十六洞天之
一。释家谓昔五百应真隐入石中,樵人牧子,时于洞闻钟磬之音云。
乾隆御题诗云:
云标汇众流,望梁千仞悬。
匡庐堪伯仲,其馀皆眇焉。
石桥原可度,清词忆少连。
可见,在那时候,华顶石梁佛陇是人们向往的胜地,乾隆皇帝也是深爱不已
的,但没有到过天台山,想来也是实在遗憾的事情。
在清代嘉庆年间,石梁瀑下走来一位画家,他名叫顾鹤庆,游览天台雁荡诸
胜,必追幽凿险,尽搜其奇始返。他是江苏丹徒(江苏镇江)人,书画绘画诗歌
称为三绝。他为人狂放,喜欢饮酒,潇洒自在,安贫乐道。“宋人千岩万壑,无
一笔不简,元人枯竹瘦石,无一笔不繁”,全融他的笔墨之中。在他的眼里,石
石梁飞瀑 (张大千 绘)
梁飞瀑峡谷山水,全是画家笔意。他在游记中写道:
余向见夏圭瀑布巨帧,两山夹水直下五六尺,纷披毂洛似马尾倒垂,
有披麻皴法差足拟之。
顾鹤庆说石梁飞瀑:看青翠中瀑流了了,上瀑与下瀑接,内瀑与外瀑合。石
棱斜出,则素练一幅,析而为三,严势中旋,则冰丝万条,截而为五。拾级而上,
见一大石如墨有染无皴,顶上绿苔一片,匀圆劲挺,似范蓬头(范宽)点法。又
说,余住天台甫六日,笔墨为之大变。次日,石梁飞瀑大雨,他又登东西两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