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80
·112· 第二编 自然环境
地形海拨高程为500米~1000米以上,坡度大于15度~25度。山谷切割深度一般达到200米~400米,冲
沟发育、沟壑密集,多呈V字形,多为林业区。
低、高丘地形 分布于大田乡、俞源乡、坦洪乡、柳城镇、桃溪镇、茭道镇以及泉溪镇的项店和熟
溪街道溪里等范围。地形海拨高程15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6度~15度。山体起
伏和缓,山顶多呈浑园,冲沟发育明显,沟谷呈“U”字形,或“V”字形。岩性为白垩世红层为主,
分别形成不连片的小盆地,多被垦为农田。
平畈、平原地形 分布于桐琴镇、泉溪镇、履坦镇、王宅镇、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以及
柳城镇的大源一带。地形海拔15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30米、坡度3度~6度、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是武义县主要产粮区。
山脉
境内山脉,东属括苍山系,西属仙霞山系,北属八素山系。
八素山系 发脉于永康市与义乌市交界的大寒尖(926米)向西南5千米延伸至境内茭道镇白山云
(820米),续3.5千米为牛肩头(570米),续3.5千米为岩山(308米)。岩山为2分支,西支(走和
尚寮至范村线)向西越金温公路3千米为大凹尖(667米),又3千米为小安岗(616米),转西北入金
华境牧羊岗(616米)止。岩山南支(走汤村~白阳山线)往南0.5千米汤村岭(164米)、转东2千米
为罗山(365米),复往南2千米为麻车岗(188米),转东南为白阳山,延8千米、止于武义江,主峰
(328米)。
括苍山系 发脉于新宅镇库坑与缙云县交界的雪峰山(1110米)。山脉主干分东北和西南两支。
西南主干:沿缙云、丽水县界(走青峰岭—上坦湖—三井坑线)。距雪峰山往西南1千米为无名峰
(1064米),续0.5千米为马背光(1076米),续1千米为青峰岭(741米),续2.5千米为上坦湖(1073
米),续3千米为三井坑岗(892米),后转往南3.5千米龟洞背(486米)终于菊水溪下段左岸。全脉
长6千米。东北主干:雪峰山往东北1.5千米为桑坑头尖(1003米),分3条支脉,东南支脉沿缙云县
界(走大王岭—桐琴镇小窖线)。距桑坑头尖东南1千米为大王岭(870米),续5千米为中山(580
米),转向东2.5千米为上夫山(610米),续1千米为白革山(795米),续1.5千米至小窖岭头(249
米)为永康市界,全脉长19千米。桑坑头尖西南支脉、沿县境横轴,(走李村—大庙岭—大莱龙头眼
睛—樊岭线)。距桑坑头尖西南1千米为遮包尖(765米),续3.5千米为小安山(520米),续2千米
为大庙后山(568米),续4千米为少妃岭(430米),续3.5千米为太公头尖(920米),转西北3.5千
米为龙头眼睛(1041米),续1.5千米为大包山(904米),往西7千米为樊岭(677米),继而与仙霞
岭相连。龙头眼睛向南分支,(走大莱—安村—明山—大溪口—三港线)。距龙头眼睛南千米为大
莱岗背(914米),转东南1.5千米为李山头(1001米),转东南3千米为金堂后(765米),转南为香
炉尖(994米),往东南3千米为大章山(1069米),转东2.5千米为天雷山(1006米)。天雷山又分2
支,一支往南2千米为高岗(1034米),转东南3.5千米为陆千岗顶(1071米),往西南1.5千米为竹翠
横栏尖(1082米),续4千米为天帅尖(929米),续2千米为曳岭头(490米),转南1.5千米为笔架山
(796)米。转西南1.5千米为五福山(865米),转西北3千米为张大山(505米),止于宣平溪入丽水
县界。另一支往东北延2千米为大东背(964米),转往东南2.5千米为叠石坛(901米),转东北为千
金山(797米),止于菊水溪下段右岸。
仙霞山系 境内仙霞山脉发脉于武义、遂昌交界处武义一侧西联乡境内的牛头山(1560.2米),
主干山脉分两支,分别向东南和东北两方向延伸。东南主干:沿遂昌、松阳两县边界,(走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