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76

·10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其一为白姆乡八县尖东麓、俞源乡高凤尖、桃溪镇东弄、西联乡章五里一带,其二为县城南端大田乡
              徐村、熟溪街道郭洞和破竹园、新宅乡桑坑头、项店乡章村和大王岭等地;其三为新宅镇内山坑和安
              凤、大溪口乡山下鲍和洪潭等地。
                  第二段(J 3 x 2)  岩性为一套紫红色球泡流纹岩,厚度大于1600米。分布于盆地东侧和西侧。分

              别出露于茭道镇杨家、熟溪街道周岭和溪里、壶山街道清塘和王公里、王宅镇周岗一带。
                  第三段(J 3 x 3)  岩性为一套灰紫色流纹质角砾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和玻屑熔结凝灰岩夹沉凝灰质
              泥岩,厚度大于600米。分布于盆地北端外围。分别出露于茭道镇的南仓、上茭道、罗山、八素山,白
              阳街道的桩塘、和尚寮,履坦镇的范村、叶长埠等地。

                  九里坪组(J 3 j)  岩性为紫红色英安流纹斑岩,球泡流纹斑岩,层厚大于257米。主要分布于武义
              县境的东南侧外围。东侧出露于清溪口水库的周围麻田、清溪寺坑等地。南侧出露于新宅镇的李村、大
              庙(大殿)、麻竹园、安村和坦洪乡的皮子源等广大范围。同时还零星出露于西联乡和大溪口一带。
                  下白垩统  自下而上境内出露有馆头组、朝川组、方岩组。

                  馆头组(K 1 g)  岩性下部为杂色砂岩和砾岩夹砂质泥岩,上部为杂色砂岩,厚度大于200米。主
              要分布于武义盆地东南边缘,自南到北出露于柳城镇祝村、全塘口,坦洪乡阳坑塘、赵村,新宅镇安
              村、少妃,熟溪街道鱼鳞角、溪里一带。同时以零星出露于熟溪街道余山头,泉溪镇的盛岭下等地。
                  朝川组(K 1 C)分三段:

                  第一段(K 1 C 1)  岩性为红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以粉砂岩为主,夹火山岩,厚度208米。分布于
              盆地北部的,出露于白阳街道汤村、茭塘、东吴、柳宅和壶山街道北缸窑一带。分布于盆地中心的,
              出露于大田乡代石、宏阁;王宅镇马昂、金华铺、陶宅、上四保,俞源乡下杨、九龙山等地。分布于
              盆地南部的,出露于桃溪镇玉堂源、西塘、下库王,坦洪乡上陶、洪村,桃溪镇泽村、项湾、郑山

              头,西联乡沥山、内河洋、壶源,柳城镇车门、龙福寺。另外尚出露于泉溪镇泉溪、藕荷塘,桐琴镇
              石上青、芦北、郭村等地。
                  第二段(K 1 C 2)  岩性为中基性熔岩,特征是玄武岩夹粉砂岩,厚度大于190米,分别出露于柳城
              镇周围麻济,桃溪镇内外源、潘家洋,王宅镇孙里坞,白阳街道邵宅、仙洞、百花山、王大路等地。

                  第三段(K 1 C 3)  岩性为紫红色中、薄层状钙质粉砂岩。夹紫红色砂砾岩、泥质、钙质粉砂岩
              和泥岩、局部夹钙质沉凝灰岩、紫红色砂砾岩和砂岩,层厚大于395米。零星出露于柳城镇的火烧地,
              白阳街道陈高山、上公塘、青龙头,壶山街道三板桥、五一塘一带。
                  方岩组(K 1 F)  岩性以紫红色砾岩,厚层状砂砾岩为主。夹有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岩性自

              下而上为紫色岩屑砂砾岩,紫红色粉砂岩含钙质结核,暗色玄武岩岩屑砾岩,暗紫色砂砾岩,紫红色
              砂砾岩,厚度大于435米。分布于盆地西北边缘,连续出露于俞源乡后陶、岩坑、刘秀垄;白姆乡大
              红岩、伍家坞;王宅镇要巨、古马山;壶山街道荷叶塘、后腊;履坦镇石龙头、五虎山、中央王、坛
              头;白洋街道白蛇山、大通寺、朱村。还零星出露于桃溪镇的锦后、松溪等地。

                  地层时代论证数据,上侏罗统在武义地区未采到化石。1989年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专题组韩文彬
              等采集各岩石标本,专作同位素时代测定,列表如下: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