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78
·110· 第二编 自然环境
华婺城区。境内出露长度35千米,南端因受章五里向斜制约,走向转为北东35度。
褶皱构造 箬阳背斜,从金华婺城区箬阳延伸至境内后树经茭道入义乌市向阳村倾殁。全长90千
米。轴线走向,南北两端为东西,中部为北东,呈S形。背斜核部地层为上侏罗统。
要巨、大莱、桃溪3个向斜,互呈列雁形。轴向均为30度。大莱、桃溪2向斜地层为朝川组。要巨
向斜自王宅经要巨至汤村,全长26千米。轴部地层为方岩组,翼部为朝川组。
章五里向斜,轴向东西,全长5千米,轴部地层为高坞组,两翼为西山头组。
桐琴向斜,全长10千米,轴向东西,地层为西山头组第二段。
侵入岩
武义境内的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是在燕山晚期,多以浅成、超浅成侵入体,呈岩脉、小岩株产
出,受构造和裂隙控制。流纹斑岩,多数侵入磨石山组地层,但坦洪乡塘齐岩体侵入馆头组和朝川组
之间。岩体面积为7.1平方千米,岩石肉红色,含二氧化硅79.1%。花岗闪长玢岩,见于新宅镇上陈村
附近,入侵于磨石山组第三段和馆头组接触处,出露面积2平方千米。花岗斑岩,入侵于磨石山组地
层,以白姆乡谢坑—水阁的岩体最醒目,长5千米,宽0.15千米~2千米,出露面积5.5平方千米。安山
玢岩,出露于境内东南部磨石山组第三段地层,以桐琴镇陈思湾岩体最大,东侧延伸到永康县境永祥
村一带,面积20.6平方千米。石英二长岩,出露于新宅镇大莱向斜,轴部为朝川组第二段地层,面积
9.5平方千米。
氟的地化环境
武义盛产萤石,萤石成矿过程极大程度受各岩层含氟丰度的制约。经地质部门系统调查化验,其
数据如下:
表2-3 武义各岩层中的含氟丰度 单位:PPm
地 层 上侏罗统 下白垩统
项 目 大爽组 高坞组 西山头组 茶湾组 九里坪组 馆头组 朝川组 方岩组
样品数(个) 217 184 246 10 3 9 68 26
最低 0.005 0.008 0.005 0.009 0.016 0.054 0.029 0.051
变化范围
最高 0.385 0.460 0.440 0.069 0.038 0.193 0.119 0.089
算术平均值 0.068 0.058 0.047 0.037 0.029 0.089 0.065 0.059
各水体中的含氟浓度
各层位水体中的含氟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1995年联合调查得出数据是:
表2-4 地表水含氟浓度
地 层 含氟量(毫克/升)
检测地址数(处) 采样数(个) 水化学类型
项 目 区 间 平 均
水库 17 29 0.01~0.24 0.15 HCO 3 -Ca
河流 18 35 0~0.85 0.27 HCO 3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