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77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109·
表2-1 武义盆地燕山早期火山岩同位素年龄
同位素年龄 测定单位和
样 号 地层单元 岩石名称 测定方法
(百万年) 资源来源
余地1 磨石山群西山头组 英安流纹斑岩 160.82±1.68 40 Ar- Ar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测定
39
2
(石龙岗) (J3x )
磨石山群西山头组
杨家 2 火山碎屑岩 135.44±8 Rb-Sr等时线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测定(偏低)
(J3x )
JD-7 磨石山群西山头组 熔结凝灰岩 94.3 K-Ar法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测定(偏低)
2
(后树) (J3x )
JD-1 磨石山群西山头组
2
(杨家) (J3x ) 晶玻屑凝灰岩 67.2 K-Ar法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测定(偏低)
表2-2 武义盆地燕山晚期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
同位素年龄
样号 地点 岩石名称 测定方法 测定单位
(百万年)
JD-2 杨家 霏细岩 75.2 K-Ar法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96.6 K-Ar法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JD-6 长蛇形 英安玢岩
97.2 Rb-Sr等时线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JD-5 泽村 玄武岩 85.5 K-Ar法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TW18 茭塘 玄武岩 111.0 K-Ar法 河北省综合研究大队
杨家 潜火山岩及玄武岩 104.6 Rb-Sr等时线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构造
盆地构造 武义—宣平断陷盆地,位于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南西段东侧。它与永康断陷盆地同时
在侏罗纪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由区域性挤压发展到松弛阶段所形成的大规模断陷盆地,并接受下白
垩纪沉积,而且伴随较弱的火山喷发和喷溢,从而形成一套夹有少量火山碎屑岩和基性熔岩的红色沉
积岩系。朝川期,武义盆地与永康盆地互相连通。朝川晚期,武义盆地沉降中心西迁,两盆地之间地
段相对隆起。方岩期,武义盆地缩小,仅在湖盆西部堆积巨厚的磨拉式建造—砾岩层。盆地中,特别
是盆地边缘断裂构造发育,多组断裂切割,使盆地边形成一些断隆或断陷体。
断裂构造 境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北西、东西、南北向次之。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以压性为主,继承性叠加活动明显,其中规模最大的有茭道—桃溪—内河
洋断裂,全长60千米,北段循北东55度走向,南段转为北北东25度,显示出相互改造迹象。杨家—塔
山—马昂断裂,全长25千米,大塘口—溪里—徐村断裂,全长21千米。以上三条断裂是县内大、中型
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和容矿构造。
北西向断裂,以张性为主兼扭性,有明显的继承性活动,分布广泛。它截切了北东向和北北东向
断裂,常赋存小而富的萤石矿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村—派塘—陶宅断裂。向东延至缙云县境内张
公桥,全长40多千米(县内24千米),次为江下—白马下—马口断裂,全长8千米,构成武义—宣平断
陷盆地南端边框。
东西向断裂,先压性,后张性。由区域性三门—常山大断裂通过县境北端的董村—下茭道,过境全长
15千米。并构成八字墙—董村地堑式断陷盆地,盆地长8千米,宽1千米,盆地出露地层为朝川组。
南北向断裂,压性,继承性活动明显,截切境内所有不同走向的断裂,为境内最新的断裂构造,
比较醒目的有河山—董处断裂,宋村—俞源断裂,但以章五里—大河源断裂规模最大,向北延伸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