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88

第五章  台州古代的“一带一路”——海外贸易·153·



                       67 两,此其至难至贵者也。”《海门港史》亦载:川芎,台州之特产,
                       惟日本最稀缺,运之获利颇。(《第二章  海门港的初兴》)明代中后期,
                       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台州海外贸易遭受重创。明末清初,台州为抗清基

                       地,厉行海禁,沿海迁界三十里。海外贸易濒临绝境。展界后才恢复生机。
                       在清代天台学者齐周华在其诗文集《名山藏副本·仙居张广南传》中,记
                       载了“台州鲁滨逊”张广南海外历险的传奇人生。

                           张广南(1690- ?),真名鉴淳,字迪质,台州仙居县人。出身于书
                       香门第,祖张日暶、父张起华,均为仙居县学庠生。张广南“少业儒”,
                       因家贫,欲弃儒经商。后与会稽友人游于吴,无所得,遂投广陵刘太守幕
                       中三年。因刘太守以事贬职,张广南失依,浪游于燕赵、齐鲁、吴楚间数
                       年。正在福建泉州彷徨之际,又恰逢会稽老友。两人决定经商贩运,遂采

                       购茶米、烟叶、笋干等商品,欲贩往福建漳州。
                           雍正十年(1732)七月初八,张广南航船刚离泉州港廿里,就“屋漏
                       偏逢连夜雨,行船突遇打台风”。突然老天变脸,乌云密布,迅雷疾电,

                       台风大作,浊浪排空,航船顿时“桅折舵摧”船“如驰怒马”,随风飘荡,
                       不知日夜,张广南等人以为必葬身鱼腹无疑。正当黑夜峰谷浪尖挣扎之际,
                       突然船“如天上坠落”,一声巨响,断为两截。原来船已触礁,卡在海礁中。
                           时天将微明,风力已明显减弱。张广南等人在海中九死一生,又饥又累,
                       挣扎上岸,只见“城郭隐隐,人皆束发,衣大袖”。岸上居民见有外船漂至,

                       遂问询张广南等,但“与语两不解”。 张广南等见语言不通,就出示船牌,
                       岸上居民见牌后,报告当地官府。原来张广南登陆之处,即是越南南越阮
                       氏王朝的广南国(今越南广南省)政峰镇。自明朝万历廿八年(1599),

                       越南分裂成北为黎氏“大越”,南为阮氏“广南”后,越南处于历史上的
                       南北朝时期。张广南漂流广南时,北越为郑氏王朝(1539-1787),南越
                       为阮氏王朝(1533-1777)。
                           政峰镇官员将张广南等遇风漂泊险情上报“雨城司(县令)”,“雨
                       城司”上报“通宝司(郡守)”,“通宝司”上报“凤霜大将军(督抚)”,

                       最后被安置在馆驿。张广南等取船中茶米、烟叶、笋干等货物在当地销售,

                       茶米、烟叶均不畅销,“惟笋干诧为异物,甚适(广南)国人口(味)”。











          正文.indd   153                                                                     2017/10/31   15:01:04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