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3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一:北山小集
P. 353

· 338  ·  开化古籍丛书                                          《北山小集》卷第三十         · 339  ·






 多见废格,公无愠言。久之,起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公事,充京西北路安抚使。  故,以至艾耆,而志未尝不一于斯也。若公可谓有常德者,非耶?使公进不当
 道移知扬州充淮南东路马步军总管。四年,召赴阙,以给事中兼实录修撰同修  杌陧变更之时,留侍帝前,日以所学备顾问,朝夕献纳,契上心,适几务,福
 国史,编修《神宗宝训》。迁吏部侍郎,加上骑都尉,进封开国伯加食邑二百户,  被天下岂少哉。不然,天下治安,使公端委庙堂,经体论道,俾百僚各得其职,
 迁朝散大夫。政和元年,以显谟阁待制出知寿州。言者以故相啇英党,不宜守  循理守成,以阜康元元,且必为名宰相。公有文集三十卷,而公初赐对所以告
 郡,削职,提举舒州万寿宫。五年,复宝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迁朝请  上之言,俱独尽载而又论之详焉,亦以见公之志尔,铭曰:
 大夫。六年,起知滁州。七年,迁朝议大夫,进封太原郡开国侯加食邑四百户。  惟皇建极,福兹黎元。无反无侧,无陂无偏。无作好恶,其为如天。公初召见,
 重和元年,移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居数月,移中山府路安抚使,兼知定  扬于帝前。美哉洋洋,大臣之言。政无故新,惟是之从。人无异同,惟正之庸。
 武军。过阙,上赐对劳问,时公末疾虽平,进趋犹小异,留赐御府药,且面授  由初入朝,献纳讽议。壮老行藏,一志于是。公在朝廷,将美赞猷。不亢不随,

 汤剂之宜。迁宝文阁直学士以宠行。公至中山,一以镇静为务。明年,朝廷方  惟德之休。出临一邦,爰制阃外。绥之拊之,不约而治。有斐君子,性与道侔。
 议北伐,差提举亳州明道宫。三年,迁中奉大夫,加食邑三百户食实封一百户。  何以求公,盍视其流。如彼麟凤,来下来游。不鸷不驰,莫与之俦。公言不亡,
 公之卒,享年六十有五。  公志莫施。尚考公德,视此铭诗。
 子二人,曰枞,朝奉郎新差河北路转运司管句文字;曰楹,承务郎。孙一
 人,曰光远,登仕郎。女四人,早卒。  朝散郎直秘阁赠徽猷阁待制蒋公墓志铭
 公天性端厚,自为儿时,不妄戏笑,见者不敢慢,期以远器。年十五,居

 少师丧,哀毁骨立。未冠,一旦以诸生奉大对,褎然文采动一时,多士无出其右者。  公讳彝,字子有,姓蒋氏,常州宜兴人。汉太尉浚遒侯横者,有子九人,
 然公方泊然无仕进意,教授州学六年,书博士考五,时人莫测也。尝从容语人曰:  其季曰默,曰澄,封维岱函亭乡侯,始家宜兴。公则函亭侯之后也。曾祖讳九皋,
 “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无事矣。”绍圣  累赠太傅。祖讳堂,尚书礼部侍郎,为时名臣,国史有传,累赠少师。考讳长源,
 间,公免丧还朝,见宰执政事堂,即请外,既得通判卫州。曾丞相布时知枢密  庄重博雅,不以势利累心,官至朝奉大夫,以公升朝,累赠至中奉大夫。自侍
 院,闻公贤而未识也,亟使人召公。公辞以事,即日行。未几,曾公辟置修书  郎始居吴,故今为吴郡人。公幼嗜学,不妄交。弱冠,以大夫遗表,恩授太庙
 局,一面益加重。公论事正平,不为峻厉不可夺之言,而其从容讽议,卒归于  斋郎,调润州金坛簿,迁开封府陈留丞。未赴,丁祖母仁寿县太君陈氏忧。服
 正,人亦莫能夺也。及进从班,公望益孚。其风度器业,人以宰辅期之。而上  除,为秀州崇德令,达官部使者才之。政和二年,太师鲁公自钱塘召还,复当国,

 实器遇公,后虽流落藩郡,见貌类公者,上曰:“是似王某。”盖念之不衰。及  即以公权提辖陕西坑冶,催促铸钱事。选人将使指,前未有此。时荐者已及格,
 召自湖南,顾睐甚渥。使公不病,必且留,留必用,公之志或有见焉。公更六  改宣德郎以行。公下车,条析所应废置,言上,皆见施行。居无几,坑冶鼓铸
 镇二郡,皆以清净不察察为治。在后省,其命词书读不视时,为出纳重轻也。  之利不贷。及代去,计所铸息,无虑数百万缗,凡所采金银丹砂汞铅铜铁称是,
 在铨部举大纲而已。惟公简而和,静而敏,端亮而有容,观其雍容酝藉,进趋  宝货入中都相属。于是朝廷嘉其能,诏迁通直郎。又以复十监五院,施置就绪,
 语默,知其为德人也。平居寡言,出言成文,必诣理而中会,及论古今治道,  迁奉议郎,锡朱衣银鱼。又以岁课,迁承议郎。六年,权发遣提举两浙路常平
 亹亹而不烦。见公者势利俚俗之言不能出口,俱常以谓公有叔度之宏雅,而无  事,入对便殿,敷奏详明,皆合上旨。上命以惩按奸吏,惠康小人之意。公至

 东汉之沽激;有献之之风流,而又无晋人之狂放。识者以谓知言。昔周公作《立  所治,宣恩举职,一路安之。是年冬,除代赴阙,未行,诏复留。时无锡丞有
 政》,亟称克用常人,箕子陈《洪范》,以无作好恶、偏党、反侧为王道。公初  依势为奸利者,赃主钜万,然方以最闻。公按捕丞,丞急道亡。或止公曰:“是
 以小官见上,其言明白深纯,有合乎大中正直之道者,盖自燕间所称。更世之  有挟,弗可败,且反为所中。今丞亡,因末杀,无穷治,亦足以立威矣。”公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