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217

· 212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二十一            · 213  ·






 道,盖不虞之誉也。 《杨文公谈苑》。  京东自潍密以西州郡租赋,悉输沿河诸仓,以备上供。清河起清淄,合黄河,
             历齐、郓,涉梁山泺、济州,入五丈河,达汴都,岁漕百余万石。所谓清河,
 刘晏知物价之术     即济水也。而五丈河,常苦淤浅,每春初农隙,调发夫众,大兴力役,以是开
             浚,始得舟楫通利,无所壅遏。太祖皇帝素知其事,尤所属意。至岁中兴役之
 刘晏掌国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下,即日知之。人有得晏一事,予在三司时,  际,必舆驾亲临督课,率以为常。先是,春夫不给口食,古之制也。上恻其劳
 掌行之于东南。每岁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高下,须先具价申禀,然  苦,特令一夫日给米二升,天下诸处役夫亦如之,迄今遂为永式。 《金坡遗事》。
 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尽得郡县之价,方能契数行下,比至,则
 粟价已增,所以常得贵售。晏法则令多粟通途郡县以数十岁籴价与所籴粟数,  谷粟均配人户纳见钱

 高下各为五等,具籍于主者今属发运司粟价才定,更不申禀,实时廪收。但第
 一价则发第五数,第五价则籴第一数,第二价则籴第四数,第四价则籴第二数,  皇祐初,三司出绢数十万,收市谷粟,转运司均配人户,变纳见钱,期限
 乃即驰递报发运司,如此粟贱之地自籴尽极数,其余节级各得其宜,已无枉售。  甚促。韩魏公以军储不乏,请满岁方输官,仍免配坊郭第四第五等户,乡村亦
 发运司仍会诸郡所籴之数计之,若过于多,则损贵与远者。若尚少,则增贱与  听以斛斗折纳。于是人力舒缓,无逼迫之忧。 《魏王别录》。

 近者。自此粟价未尝失时,各当本处丰俭,即日知价,信皆有术。出《笔谈》。
             诏藩镇支郡直属京师

 税额
                  太平兴国初,右拾遗李乾上言,诸道藩镇所管支郡,多遣亲吏掌其市征,
 五代方镇割据,多于旧赋之外,重取于民。国初,悉皆蠲正,税额一定,  留滞商贾不便。诏邠、宁、泾、原、渭、鄜、坊、延、丹、陕、虢、襄、均、房、
 其间有或重轻未均处,随事均之。福、歙州税额太重,福州则令以钱二贯五百  复、邓、唐、澶、濮、宋、亳、郓、济、曹、单、青、淄、兖、沂、具、冀、滑、
 折纳绢一匹,歙州输官之绢,止重数两。太原府输赋全除,乃以减价籴米补之。  卫、镇、深、赵、定、祁等支郡,并直属京师,不隶节镇。 《杨文公谈苑》。
 后人往往疑福、歙折绢太贵,太原折米太贱,盖不见当时均赋之意也。
             枷三等
 发运司米

                  旧制,枷唯二等,以二十五斤、二十斤为限。景德初,陈纲提点河北路刑
 发运司岁供京师米,以六百万石为额。淮南一百三十万石,江南东路  狱,上言,请置杖罪枷十五斤,为三等。诏可其奏,遂为常法。 《渑水燕谈》。
 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荆湖南路六十五万石,
 荆湖北路三十五万石,两浙路一百五十万石,通余羡岁入六百二十万石。  榜刻仪制令四条



 漕河               孔承恭为大理正,太平兴国中上言,仪制令云:“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
             去避来。”望令两京诸州于要害处刻榜以揭之,所以兴礼让而厚风俗。诏从之,
 国初,方隅未一,京师储廪仰给,惟京东京西数路而已。河渠转漕,最为急务,  处处衢肆刻榜,讫今多有焉。 《杨文公谈苑》。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