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三:皇宋事实类苑(40—78 卷)
P. 43
· 038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四十 · 039 ·
殆成编轴,且复韫它山之坚润,刊群言之鸿丽,珠联绮错,雕缛相照,辇置植立, 别九州岛圣功孰大论”,二曰“考定明堂制度论”,三曰“光武二十八将功业先
贲于空林,信可以夺山水之清晖,发斗牛之宝气者矣。”迨景祐初,逋尚无恙, 后论”,四曰“九功九法为国何先论”,五曰“舜无为禹勤事功业孰优论”,六
范文正公亦过其庐,赠逋诗曰:“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又曰:“风俗因 曰“曾参何以不列四科论”。是岁遂应中制科。
君厚,文章到老醇。”其激赏如此。见《青箱杂记》。 二
夏英公竦父官于河北,景德中,契丹犯河北,遂没于阵。后公为舍人,丁
终慎思 母忧,起复,奉使契丹,公辞不行。其表云:“父没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
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禁韎之音?”当时以为四六偶对,最为精绝。
终慎思,大名人,家贫苦学,衣冠故弊,风貌寝陋。始来应举,魏之举人,
视之蔑如也。既就试,遂为解首,其谢解启曰:“三年于此,众人悉指于毛生。 丁晋公
一军皆惊,大将果归于韩信。”又董储郎中愍其穷,尝以书荐于士人之富者,
庶濡涸辙,而士人殊无哀王孙之意。终复取书归,而具启纳于董,曰:“鲁箭高飞, 丁晋公贬崖时,权臣实有力焉。后十二年,丁以秘监召还兖州,致仕时,
谓聊城之必下。秦都不割,怀赵璧以空归。”人多嘉其切当。见《倦游杂录》。 权臣出镇许田。丁以启谢之,其略曰:“三十年门馆游从,不无事契。一万里
风波往复,尽出生成。”其婉约皆此。又自夔漕召还知制诰,谢两府启:“二星
宋湜 入蜀,虽分按察之权。五月渡泸,皆是提封之地。”后云:“谨当揣摩往行,轨
躅前修,效慎密于孔光,不言温树。体风流于谢傅,且咏苍苔。”
真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名,而复进封西平王。时宋湜、宋白、苏易简、 二
张洎,在翰林,俾草诏册,皆不称旨。惟宋公湜深赜上意,必欲推先帝欲封之 丁晋公之南迁也,行过潭州,自作《斋僧疏》,云:“补仲山之衮,虽曲尽
意,因进辞曰:“先皇帝早深西顾,欲议真封,属轩鼎之俄迁,建汉坛之未逮。 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其少以文称,晚年诗笔尤精,在南海
故兹遗命,特待眇躬,尔宜望弓剑以拜恩,守疆垣而效节。”上大喜,不数月, 篇咏尤多,如“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尤为人所传咏。见《归
参大政。 田录》。
夏英公 凌叔华
夏英公竦虽举进士,本无科名。以父没王事,授润州丹阳簿,即上书乞应 余顷与凌叔华郎中景阳登襄阳东津寺阁,凌博雅君子也,蔡君谟、吴春卿
制举,其略曰:“边障多故,羽书旁午,而先臣供传递之职,立矢石之地,忘 皆昔师之,素称翰墨之妙。时寺阁有旧题二十九字在壁者,字可三寸余,其体
家徇国,失身行阵。陛下哀臣孤幼,任之州县,唯陛下辨而明之。若陛下以枕 类颜而逸,势格清美,无一点俗气,其语数句又简而有法云。
石漱流为达,则臣世居市井。若陛下以金榜丹桂为材,则臣未忝科第。若陛下
以鸠杖鲐背为德,则臣始逾弱冠。若陛下以荷戈控弦为勇,则臣生不绵历。若 陶谷
陛下令臣待诏公车,条问急政,对扬紫宸,指陈时事,犹可与汉唐诸儒,方辔
并驱,而较其先后矣。”真庙再三赏激,召赴中书,试论六首。一曰“定四时 陶谷,晋开运中为词臣,时北戎来侵,而杨光远以青州叛,而大将马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