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三:皇宋事实类苑(40—78 卷)
P. 65

· 060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四十二            · 061  ·






             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未尝妄言,未尝嬉游。惟买盐酪
 杨文公         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往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予时方有
             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萧然,顿忘烦劳。见
 公与杨文公亿为空门友,杨公谪汝州,公适当轴,每音问不及他事,唯谈  《笔谈》。
 论真谛而已。余尝见杨公亲笔与公云:“山栗一秤,聊表寸信。”盖汝唯产栗,
 而亿与王公忘形,以一秤栗遗之,斯亦昔人鸡黍缟纻之意也。  种放


 张宗晦              景德中,种放赐告暂还嵩山,真宗致酒资政殿饯放,侍臣当直者四人预焉。

             时所司不宿具,皆相顾不敢坐,上乃亲定位次。翰林学士晁迥西向,资政殿学
 庆历中,张宗晦以秘监致仕,居洛阳。一日,谒留守,其子唐言:“贺知  士王钦若东向,知制诰朱巽南次迥,待制戚纶次钦若,放北面对上,特示客礼。
 章以道士服归会稽,明皇赐以鉴湖。今洛中嵩少佳景,虽非朝廷所赐,大人可  酒半,上赋七言诗一章赐放,放和,侍臣皆赋。士大夫荣之。
 衣羽服,优游其间,何必学造请。”宗晦曰:“吾作白头老监,枕书而眠,何必  二

 学贺老作道士服耶?”时以为名言。宗晦,英公齐贤子。见《渑水燕谈》。  种放明逸,少举进士不第,希夷先生谓之曰:“此去逢豹则止,他日当自
             出于众人。”初莫谕其意,后放隐终南山豹林谷。真宗召见,宠遇非常,拜工

 杜五郎         部侍郎,皆符其言。
                  三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  种放别业在终南山,放学行高古,后生从之学者甚众。性颇嗜酒,躬耕种
 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  秫以自酿,所居有林泉之胜,殊为幽绝。真宗闻之,遣中使携画工图之,开龙
 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黎阳县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潇洒,自陈村  图阁召辅臣观焉,上叹赏之。其后甘棠魏野,居有幽致,帝亦遣人图之,故野
 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之过也。指门外  诗云:“幽居帝画看。”
 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  四

 于人,偶自不出尔。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  初种隐君少时,与弟汶往拜陈希夷抟,陈宿戒厨仆,来日有二客,一客膳
 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  于廊。才旦,果至,惟邀放升堂,殷勤睥睨,以一绝赠之,曰:“鉴中有客白髭多,
 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惟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具  粥,亦有时不继。  鉴外先生识也么?只少六年年六十,此生阴德莫蹉跎。”种都不之晓,但屈指
 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  以三语授之,曰:“子贵帝友,而无科名,晚为权贵所陷。”种又乞素履之术,
 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  陈曰:“子若寡欲,可满其数。”种因而不娶不媵,寿六十一。
 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问颇观书否,曰:“二十  五

 年前,亦曾观书。”问观何书,曰:“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父故吏部令史,满,调补长安簿,卒官。放七
 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岁能属文,既长,父勖令赴举,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父卒,兄数人皆从
 气韵闲旷,言词精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赋,放与母隐终南山豹林谷,结草茅为庐,以讲习为业,后生多从之学问,得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