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4 - 开化古籍丛书之四:春秋经传类对赋等
P. 324

· 320  ·  开化古籍丛书                                                                                                                                    《太平策》卷一       · 321  ·






             以为通宝。使法不可行,则上下二三千年间灭弃不用久矣。何待今日始知之?                                                               十钱准为千钱也。若以铜钱一钱自作一钱之用,则物直钞一伯文者,可以一铜
             言者谓铸一钱费一钱,无利于国,殊不知费一钱可得一钱,利在天下,即国家                                                               钱买之。各处月申时估云,物一斤该钞二钱者,今律以本色铜钱二钱,则二伯
             无穷之利也。先贤尝曰铸钱无利,所以能久,正谓费本之多,故民间盗铸者少。                                                              文钞可得物一百斤。以元价计之,省钞一十九贯八伯文,是钱有百倍之利矣。
             然国课自有见铜,以铜价计之亦不至于大费工本。惟钞用本之轻,故伪造者纷                                                               既利于国又便于民,犹复议拟久而不决,甚可为国乏谋臣之叹也。如准所陈,
             然,立法虽严终莫能戢。今天下真伪之钞几若相半,如不之信,但以中统钞通                                                               造新钞以扶至元之轻,罢倒换以全国家之利,铸铜钱以通钞法之滞,富国惠民
             而计之,自初造至住造该若干,倒换已烧该若干,便可知矣。若以铸钱不偿所                                                               之道无以加此。
             费,则造钞所得工墨三分,必不了钞局俸给一切物料之费也。言者又谓,钱重                                                                   介夫前任湖湘司征,猥役下僚,区区忠爱,无由自达。钦睹累朝诏书,节
             不可致远,尤为愚昧。夫国家输运则钞为轻费,百姓贸易则钱为利便,二者相                                                               该诸人陈言,在内者呈省闻奏,在外者经由有司投进。遂于前陈已准太平策内,

             因而未尝相背,即子母相权之说,此理甚明,无足疑者。今究其异议之原,皆                                                               言有不能尽者,摘出钞法、抑强、户计、僧道四事,罄竭底蕴,赴湖南廉访司
             由内外官吏以利国为重,利民为轻,以至于误天下国家也。今有陈言,谓何地                                                               及宣慰司投进。虽蒙称善,靳于转达,言剧明切,竟沦故纸。今附录于各项之后,
             产玉出金,何处人家有奇珍异宝,则朝廷忻然从之,立见施行,谓其有以利吾                                                               纵不获遇于一时,必将见知于异日。有居枢要达官大臣,能以致君泽民为心者,
             国也。有陈言谓损朝廷一分之钞可为民间十分之利,或无损于国而有益于民之                                                               当有取于所言,窃谓国之与民实同一体,民富则国自富,国富则天下自平。用
             事,则一切视同故纸,抑而不行,谓其无以利吾国也。上下相蒙已成膏肓,民                                                               铜钱虽未睹近利,且以富民为先。钦睹先皇帝立尚书省诏文内一款,节该:“世
             生日蹙灾害日臻,国家虽富将焉用之?                                                                                祖皇帝建元之初,颁行交钞以权民用,已有钱币兼行之意。盖钱以权物,钞以

                  愚今请造铜钱以翼钞法,虽于国未见近利,将以大利于民耳。如一岁造钞                                                            权钱,子母相资信而有证。钦此。”铜钱初行,民间得便,欢谣之声,溢于闾
             一百万锭,五岁该五百万锭。纸之为物安能长久,五年之间昏烂无余,逐年倒                                                               里。仅得逾年,遽行改法。又钦睹诏旨罢用铜钱,节该:“虽畸零使用便于细民,
             换尽皆烧毁,则五百万锭举为乌有,所存者仅工墨钞十五万锭而已。如一岁造                                                               然壅害钞法深妨国计。钦此。”窃详诏意,未尝不以用钱为便,何为于国有妨?
             铜钱一百万,散在天下并无消折,岁累一岁布流益广,虽亿千万年犹同一日,                                                               只此一语,可见奸臣之误国矣。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若便于民,即利于国,
             所谓钞为一时之权宜,钱为万世之长计也。今钞中明具钱贯,即是铜钱之形。                                                               国与民相依而立,安有便民而反妨国耶?为今之计不必取民之资以富其国,但
             古者怀十文铜而出,可以醉饱而归,民安得而不富?今之怀十文钞而出,虽买                                                               因国之资以富其民足矣。
             水救渴亦不能敷,民安得而不贫?即此已为明验,不必旁引曲喻以论其利害也。                                                                  所谓富民之术无他道也,当思古者民何为而富,今者民何为而贫?贫富相

             但比来言事者,非指陈厚利不足以耸动朝廷之听。昔右丞叶李请造至元钞,谓                                                               悬系乎铜钱之兴废耳。农家终岁勤动,仅食其力,所出者谷粟、丝绵、布帛、油漆、
             中统一张仅可一张之用,若以至元一张抵中统五张,一岁造钞之费无所增益,                                                               麻苎、鸡豚、畜产等物,所直几何?若得铜钱通行,则所出物产可以畸零交易,
             自可获五倍之利。以此啖国,遂行其说。岂知遗弊至于今日,钞价既贱而伪造                                                               不致物价消折。得钱在手,随意所用。入多而出少,民安得而不富?今穷山僻
             更广,数年之后,至元一张止可当中统一张,国家未见其利,民间不胜其害,                                                               壤,钞既艰得,或得十贯一张,扯拽不开,若肯物还钞,则零不肯贴,欲尽钞
             实为误国之谋。而当时遽以为信,迄今不觉其非,亦可怪也已。闻言者请以大                                                               买物,则多无所用,展转较量,生受百端。或丧婚之家急切使用,只得以家藏
             德钞一贯准至元钞十贯,即叶李之策也,若如所言,则他日至元之弊尤甚于中                                                               货物贱价求售,货不直钱而利尽归于商贾之辈,民安得而不贫?

             统矣。亡宋自十六界加至十八界,又加为官会以至于国亡不救,此覆辙可鉴也。                                                                  详今用钱之便有三:一则历代旧钱散在民间,如江浙一省官库山积,取资
             彼知造至元之利可以五倍,不知铸铜钱之利又可以百倍。夫钞云,一伯文乃百                                                               国用可抵天下周年之税,非为小补。二则市廛交易,不烦贴换,虽三尺孩童亦
             铜钱,今民间称为一钱,一贯文乃千铜钱,今民间称为一两,是一钱准为百钱,                                                              可入市,免有挑伪昏烂疑认之忧。三则国之所出者钞也,民之所出者货也,钞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