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3 - 光绪太平续志(志书)
P. 563

光绪太平续志卷之十八


                  东门二水洞,一尚通水。下即牛轭潭,世传飞来二钟,一沉于此,
              呼为“无底田”。案:相传“无底田”在镇东楼外北箭许,履其地者,

              陷过膝,亦有“钟沉”之说。若牛轭潭,未闻有此说也。
                  翁岙溪,在十四都云云。案 :翁岙溪在十四都。其南一支自五
              峙山来,出谭家溪,俗名坦头。北流自黄茅山,经普济寺,合翁岙之水,
              共出杉屿桥,南折经金岙屿头即回龙山下。《戚志》以为至白塔,误。与金岙水合,

              东流出应钱桥,南合新庄水,北合白塔水,同出白山闸。白塔水又
              北分,经马嘴山,合天黄水,亦出白山闸。而蔡家泾之水亦南来汇之,
              入下珠山泾。《戚志》未核。

                  蔡家泾,在灵伏山西北。源出流庆溪,因流庆寺所在而名。北
              行经小牛桥入泾。案 :蔡家泾在白山之北,北流与翁岙诸水合,同
              入下珠山泾。而流庆寺在十五都灵伏山之北,乃在白山之南,其水

              东流二里许入泾,与潘郎之水合,过小牛桥入江洋,与蔡家泾中隔
              白山,相距五六里,实非合流也。
                  右《叙水》误。

                  稻禾迩年竞尚“寄晚”,或谓之“传稻”,或谓之“孕稻”。  案 :
             “寄晚”亦作“继晚”,言继早稻而晚收也。“传稻”俗名“稻传谷”,
              乃早稻割后其根株再抽成谷者,非“继晚”也。“传稻”治痢甚验。“孕
              稻”之名未闻。

                  海蜇,即水母,或称虾助,土人呼“上鱼”。案:《说文》:■(此
              字参照《太平县古志三种》988 页 11 行),藏鱼也,南方谓之?,北
              方谓之鲝,从鱼,差省声,侧下切。䰼,鲝也。一曰大鱼为鲝,小

              鱼为?,从鱼,今声,徂惨切。是上鱼当作藏鱼,以此鱼不能鲜食,
              惟盐而藏之乃可食。俗谓之鲊,鲊即鲝之俗字也。䰼,俗作■(鱼
              +孱,左右结构),与鲝本别一类,以皆无骨,故混称之。今京都谓

              鲊为海蜇皮,是海蜇乃俗称,藏鱼则古名。今谓土人呼藏鱼,又讹“藏”

                                                                         553




                   立飞图文 一校 成品尺寸:148×210mm 版心:110×167mm 26 行 ×29 字 字号:10.5 磅 书宋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