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台州史话
P. 88

台州史话
                台州史话







                                  三、张伯端与道教南宗
                                  三、张伯端与道教南宗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
                                               紫阳,台州人。少年好学,涉猎三教经

                                               书,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
                                               地理、吉凶生死之术,年长任台州府

                                               吏。北宋嘉祐二年(1057),因火烧案
                                               卷被充军岭南,在桂林遇知州陆诜,起

                                               用张伯端掌管机要,后陆改任成都,亦
                                               随往。在成都师从刘海蟾,授伯端金

                                               丹药物和火候之法。熙宁三年(1070)
                           张伯端                 陆诜卒,张伯端流落江陵(今湖北),

                结识转运使(官名)马处厚,得到资助,于金州(今紫阳县)石洞修习
                内丹。不久返台州隐居天台山潜心修炼,于熙宁八年(1075)著成《悟

                真篇》。张伯端携《悟真篇》出山,转徙秦陇间(今陕西、甘肃)传道,
                并再次投奔马处厚。熙宁末,马处厚改任他职,临行时,伯端托望刊

                行《悟真篇》以流世。晚年返台州,居桐柏山崇道观,广授道徒。元丰
                五年(1082)于百步(今属临海)沐浴羽化,享年 99 岁。另著有《金丹

                四百字》《玉清金筍青华必文》《禅宗歌颂诗曲杂言》《长生要义》等。
                     张伯端《悟真篇》与汉代《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四库

                全书提要 》:“ 其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 参同契 》道家并推为正
                宗。”《 悟真篇 》将人体作为炼丹鼎炉,以精气神为药物和火候,经过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返虚过程,最终结成“金丹”,以达开发智

                力益寿延年之效。张伯端的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



                79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