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79

祝寿词:小仙下凡来,黄花遍地开,一声锣鼓响,引出众大仙,某某村寿筵天,八洞
 大仙祝寿筵,祝寿筵。                       ඹa݂ಀটዶᅺݚ߿

 香在炉中烛在台,花在园里四季开,焚香拜请祝寿筵,圣寿无疆万万年。
 正月梅花树上天,善男信女拜如来,上祝父母并大寿,下祝子孙灵贤惠。
 二月杏花天园中,点起香烛满堂红,焚香拜请长命礼,子孙兴旺喜成龙。  葬礼,是三门人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个驿站。虽说在活着的时候饱经风霜而艰
 三月校花遍地天,八洞神仙下凡来,来到殿前祝寿筵,保佑某某村家家户户平安  辛,日子过得很节俭,但死后总想找个好的归宿来安葬自己,所以对于墓穴的选择和构

 喜庆万万年。     建以及葬礼的安排十分讲究。最普遍采用的葬式则是土葬,又称墓葬。
 四月蔷薇天得美,观音菩萨下凡来,救渡众信无偏意,八节无灾永太平。  葬礼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属于老死、病死、正常性死亡的,其葬礼程序基本上沿
 五月石榴五瑞阳,迦南土地降吉祥,善男信女合掌拜,保佑老少福寿长。  袭传统,为普通丧葬。另一种是属于因事故突发性死亡的,事先没有造好坟墓,而人死
 六月荷花水上天,文殊师利渡普贤,麦秆丁香值何钱,重修道行十八年。  后又要急于安葬,只能把棺材抬到坟山上,先用稻草把棺材包裹起来,以避风雨侵袭。

 七月水仙开得美,修善不管哪一件,积善人家天赐福,下代子孙做高官。  日后,待家里经济宽裕后再为死者造坟墓,重新举行葬礼。为此,称此葬式为“二次
 八月中秋桂花开,学习经文心要坚,争名夺利有何用,佛祖台前受良坚。  葬”。特别是渔村,因渔捕环境险恶,突发性的风暴常有发生,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
 九月菊花园里青,唐僧西天去取经,三渡八难十三年,留下经文传万民。  期内,渔民二次葬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三种,应该是渔民葬礼中最具特色的葬礼,那就
 十月芙蓉满园香,地藏菩萨妙难量,七星北斗救孝道,子孙满堂乐逍遥。  是“潮魂”。

 十一月雪花遍地飘,相子下凡来吹箫,全堂连友合掌拜,增福延寿得仙桃。  旧时丧葬的仪式繁简视财力地位而决定。年老死去称“寿终”,年少而死称“夭
 十二月花名拜完成,合掌连友福满门,下代子孙中状元,荣华宝贵万万年。  寿”。丧事则称“办白事”。丧葬仪式大凡有以下几道程序:
 子孙读书登金榜,金榜题名状元郎,登金榜、状元郎,两班文武立两旁。  送终。病者临终,子女眷属,到床前看望护守,子女手捧香火,直至病人断气,称之
 满堂文武齐起凑,封侯拜相并肩王、并肩王。  “送终”。

 三门的寿诞礼仪,各地地大略相同,而且似乎比其他习俗更具凝重性和传承性。  č̾Ď৖Ե
 直到今天,祝寿的基本程式和内容方面,亦无太多改变,只不过程序趋向简化,寿礼和  替死者沐浴净身,梳头更衣。离床
 寿宴更为高档。    时,要设祭,焚化千张、草鞋。将尸体移

            至中堂侧,周围遮以素色帷幕,旁放一
            领卷好的新草荐,亡者脚边点一盏灯,
            昼夜不熄,称“脚头灯”。亲人昼夜轮流
            看守,并将死者睡过的草席、稿荐拿到

            村头路口烧化。
                č̿ĎБೞ
                人死,要往亲眷家报丧,报丧者头戴白帽,不论晴雨天,手倒挟一把雨伞,亲戚见
            状就知。报丧者吃了点心,亲眷哭送。出嫁的女儿接到噩耗后,路近的要立即回娘家奔

            丧,边走边“哭丧”,路远的则到村口开始“哭丧”。近房亲族皆发白帽、头巾,谓之“散
            白”。散到白的要送千张香烛。



 72 | 民俗三门                                                             第二篇  人生百事礼相伴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