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19
三门,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山之凝秀,海 古时,三门为越民散居之地。这些
之喧腾,是铸就三门人文品性的淬火工场。三 古越先民“断发文身,披草莱而邑”。在
门人在山海碰撞、与海洋同生共存的漫长历史 渔猎并行的原始社会时期,三门的原住
中,逐渐催生了特色鲜明的人文、社会环境,三 民依海而生,成为三门县域最早的渔业
门文明的进步、繁荣、灿烂与其特殊的生存环 人口。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人口稀
境息息相关。 少,生产力低下,经济、社会、文化诸方
1975年,在三门满山岛西山脊上发现5座 面滞后,三门被称为荒蛮之地。
新石器时期人类居住或作为储藏用的石棚。其 ·古越民 三门的人文史,其实是人的迁徙
规制与同时期东海其他岛屿的原始人类遗址相 史,是源于战争的被追逐者的逃亡史和
近。原始人之所以选择海岛居住,其目的是避 追逐者的杀戮史。在2900多年的时间
开高山野兽攻击,便于出海捕捞鱼虾、入滩捡 里,战争之鞭驱逐逃亡者离开中原,徙
拾海产,这标志着原始人类进入初始的探索海 往长江以南的“化外之地”。三门县域
洋规律、渔猎阶段。据《三门县志》载,新石器 的人口规模就是在我国人口南移过程
时期六敖尖坑山、亭旁包家上坟墩、邵家山根 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据现存家谱载,秦
邵和上蔡癞头山一带山坡地已有人类居住。上 汉以降至明清,迁入的有122个始祖。
述地区相继出土石镰、石斧、石镞、石锛等磨制 ·断发文身
石器。这些器物在远古时期就被用来修削木具,刺鱼猎兽,凿造木舟。近海山坡地的居
住方式,又代表着原始人类进入渔、猎、耕并行阶段。
·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