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24
三国时丹阳方士葛玄(164—244)云游
至浙东。出身宦族名门,素习五经,性喜老庄
之说的葛玄,来浙东后日夕遁迹名山,参访异
人,当行至三门亭旁(旧称宁和里)灵凤山东
麓,见此地丹砂流霞,山水形胜,遂结茅为庐,
设炉修炼“九转金丹”,植茶以解丹毒,历时
多年,遗址犹存。因之灵凤山又名丹邱山,葛
玄亦被称作丹丘子,后世道徒尊之为太极仙
翁。东晋年间,时任章安令的著名文学家孙绰
(314—371)凭吊葛玄炼丹处时,留下了“睹
·西汉大茅君
灵验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邱,
·葛玄丹邱山炼丹 寻不死之福庭”之句。唐人陆羽的《茶经》亦
曾提及丹丘子其事。因丹邱原属宁海,其名一
度被用作宁海别名,元代天台文人赖良《大
၂a֡࢝໓߄ᄝ֥ԮѬ
雅集》称宁海人为丹邱人。后葛玄曾隐修于
天台山、括苍山等处,深刻影响了天台、台州
常谓“儒道释”为中华文化底脉,一地人文史的演变亦大体如此。或为躲避战乱, 文化,丹邱一度又成为天台、台州的别名。“台
归隐林泉;或为追寻仙踪,问道山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三门是三门湾区域儒道释 州”之名最早始于唐武德五年(622),故“先
思想体系经海路向浙东传播的第一站。信念随风飘海而至,穿行于山海之间的人文先 有丹邱,后有台州”之说。
贤们,由思想冲撞走向了实际融和。西汉时期,道教茅山派三祖师之一大茅君(茅盈) 道教在三门的传播,除了先行者葛玄,尚
来东海武曲(即今天三门县浦坝港镇的上垟村、下垟村),在距武曲二十里的仙岩洞设 有葛玄重孙葛洪(283—363)亦曾在三门海
炉炼丹,行服食调神养生之法,成了道文化外丹术在东南传播的肇始。 游丹峰煮汞炼丹。丹峰山至今仍存有丹井遗
从东汉末年到晋王朝南渡江东的百余年时间里,兵燹连年,政权更迭,中原渐次 址。南北朝时,道家陶弘景(502—557)隐居
沦陷,由北方世家贵族引领的难民潮涌向南方,司马氏集团依靠南北士族建立东晋王朝 宁海阆风里,从张少霞至横渡铁强东山庵炼
(317)。在一批接一批逃亡的难民中,首先踏上三门土地的是那些敏感于战争并且规 丹,遗址犹存。
·三国葛玄
避战争的道者和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