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20

其中来自北方的有119个,占迁入始祖的                                                                                 清嘉庆六年,福建同安人蔡牵自称“镇海王”,以二百余艘大中型海船组成武装商
                97.54%,只有少数从福建等地迁入。迁                                                                            团,巡游浙、闽、粤海域,与越南及南洋各国通商。嘉庆九年、十一年蔡牵率众在三门

                入最早的为马、黎两个始祖。马氏始祖                                                                               湾口和清军进行海战,在渔山被清军水师邱良功等部包围,苦战不脱,以炮自裂其船沉
                马生鸾为避秦坑儒之祸,迁至亭旁璜山                                                                               于三门湾口。
                定居,至今已有2200余年。黎氏始祖于                                                                                 襟山带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三门成为古时的物流大埠,渔耕之外,渗透了海洋贸
                汉桓帝时迁入正屿,后迁至海游马湖,                                                                               易的基因。唐宋内陆稳定时期,三门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满山岛西北侧

                至今也有1800余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                                                                             斜坡及鹅卵石堆积成的堤坝内,留有的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碎片,正是这条东西
                “移民潮”中,规模最大者有三:一为东                                                                              方海洋人文之路在三门的一个印记。
                晋初,二为北宋末,三为明清之际。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三门湾未果后,三门湾开始
                    天风来回、潮涨潮落的三门湾见证                                                                             走入国人注目的视野。近现代的三门湾开发始于民国初年。1916年,孙中山偕胡汉民乘

                了历史风云变幻。宋高宗抛琴于浮门江;                                                                              建康舰考察三门湾海域,随后在《建国方略》中,定三门湾为东方第九渔业港。在其感
                文天祥抗元夜宿仙岩洞;义士张和孙毁                                                                               召下,郭春阳、邹辉清等南洋华侨发起三门湾辟埠计划;上海实业家许廷佐(浙江定海
                家纾国难;鲁王朱以海监国健跳,同黄                                                                               人)受上海总商会之托,成为承办新一轮三门湾开埠发起人。开拓者们前赴后继踏上
                宗羲、张苍水等名臣在船上水殿议事。                                                                               了恢宏而艰难的辟埠之旅。后因遭海盗劫掠,开发计划中止。

                健跳成了东南沿海反清复明的政治和军
                事指挥中心。
                    明洪武年间,为防范倭患,信国公
                汤和奏设健跳千户所。据崔溥《漂海录》

                中载,“城临海岸,有兵船具戎器循浦上
                下,示以水战之状”,“门皆重城,鼓角铳
                熥,声震海岳”。
                    嘉靖年间,“倭乱”尤烈。其时三

                门花桥、关头加设布防。嘉靖三十八年
                (1559),倭寇经猫头洋至坼头(赤头)
                进犯健跳、小雄、沙柳等地,2000余寇
                乘船7艘攻占健跳后,会合另部共4000

                余人,焚船西进蛎江滩。戚继光率数千义乌精兵接战于横渡铁镪(现铁强村)蛎江滩,
                在滨海滩头以“鸳鸯阵”大败倭寇“长蛇阵”和“蝴蝶阵”。
                    清顺治四年(1647),清军船队大举南下,与南明鲁王十万军队在浙东沿海争战。
                永历三年(1649),清军主力逼近鲁王行朝中心健跳。鲁王移师舟山前于健跳渡口祭海

                神誓师北伐。随后张苍水等率师四入长江,三下闽海,最终兵败福建。
                                                                                                                                                      ·《孙总理建国方略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珍品)


           4 | 人文三门                                                                                                                                                               人文三门综述 |   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