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84

石湖,多年水患得到根治。江都百姓欢言:“生我黎民罗青
                                                                                                                天!”罗适调离江都时,十里长街,万人相送。百姓建生祠于

                                                                                                                法华寺侧,请著名学士秦观撰写《罗君生祠记》,内有“学
                                                                                                                术有本,不通事务,风节凛然,国仕也”之句。
                                                                                                                    元祐年间,罗适任两浙提点刑狱,巡行浙东。至黄岩,
                                                                                                                筑埭堰,建水闸,独创清浑二闸。凡出内河船只,先启清

                                                                                                                闸,进入浑闸后即闭清闸,再启浑闸,放船入永宁江。进河
                                                                                                                船只,则反启两闸,以防潮水入内、清水外泄。还在永宁江
                                                                                                                支流西江中段建石湫闸,及沿海永丰、黄望、周洋三闸。这
                ؽaઅḤḤൡ                                                                                          六闸是黄岩也是台州最早的水闸。从此,海潮受阻,河渠畅


                ḤḤḤḤḤḤḤḤḤ——北宋名臣、水利学家                                                                            通,排灌两宜,黄岩“所出稻米甲于一州”,民谣称“黄岩
                                                                                                                熟,六县足”。

                    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城。北宋                                                                        元祐七年(1092),罗适衣锦还乡居溪南罗家村。元符
                天圣七年生于海游马家山。幼即好学,师广润寺智                                                                          二年(1099),朝廷加封其为“朝散大夫”,服五品。建中靖
                贤、禹昭两僧。皇祐元年(1049),转读鄞县县学拜                                                                       国元年(1101)农历八月十六日,无疾而终,享年73岁。
                楼郁为师。又在26岁时去湖州,拜在著名学者胡瑗                                                                             罗适是我县首名杰出的政治家、水利学家。从政三十

                门下,其间结交了当时的著名学士苏轼、陈贻范、                                                                          余年,先后调任十职,任过五个县的县令。任职期间,竭全
                徐中行等,博览群书,切磋学问,学业大进。                                                                            力为民办实事,政绩卓著,尤其对古代的水利事业作出了
                    宋治平二年(1065),登进士,初任安徽桐城                                                                      杰出的贡献。五个府县为其立生祠,或誉呼“罗青天”,或
                县尉。桐城地瘠民贫,风化未开。上任伊始,正值                                                                          绘图像悬挂。南宋台州知府尤茅建“三老先生祠”,罗适居

                时疫猖獗,百姓得病不肯就医,独信巫术,死者接                                                                          首位。崇祯《宁海县志》记载罗适《慈母石》诗,明初方孝
                踵。适斥骗术,毁巫所,焚神像。出私银请名医,                                                                          孺作《洪武宁海县志》称罗适为“循声茂绩、为吾宁有宋
                汇良方,设药局,为贫民医治,将医方勒石传世。                                                                          名家第一”。罗适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宋永嘉思想家叶
                桐城百姓言:“孰活我命?父母罗令。”宋熙宁元年                                                                         适称罗适为“浙学先何”“理学先声”。清王棻称他为“台

                (1068),调任山东泗水县令。户部派使者收取规                                            ·罗适像                        学源流”,歌颂他一生为民的高风亮节,为后人留下了不朽                                        ·启功为罗适纪念碑题字
                利,适不从,遭诬陷,转调济阴县。不久又调到开                                                                          的典范。清翰林章梫《谒乡先贤罗赤城先生墓》诗:“台人
                封府陈留县,兼开封府巡院。宋哲宗嘉奖罗适改                                                                           名世处公始,白屋孤寒跻显仕。循吏归来家四明,思乡温序
                革狱弊功绩,亲下敕文,后来罗适将此敕文带回家                                                                          营故里。”清光绪二十九年海游小学创立时,尊罗适为“缑

                乡,刻在石碑上,并建“宝敕堂”供奉。                                                                              城学祖”,规定每年清明节全校师生去马家山祭扫罗适墓,
                    元丰元年(1078),罗适又调任扬州江都县                                                                       由老师讲罗适渔樵耕读、为官清廉、为民造福等故事,勉励
                令。他采用疏浚与筑坝相结合的方法,修复了大                                                                           学生以先贤为榜样,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崇祯《宁海县志》记载罗适《慈母石》诗



           68 | 人文三门                                                                                                                                                            第四篇  古哲先贤 |  69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