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古桥神韵
P. 60

古 桥 神 韵








                                                   面对大溪,去杜塘村要从村西南的小山丘                                                                                                                                   五、黄坦大善桥

                                                   走,山脚处须造一座小桥。老年村民都知道,                                                                                                                                                与天台南山毗邻的临海黄坦有座大善
                                                   该桥由现年 78 岁 (2009 年 ) 的蒋亨明祖上                                                                                                                          桥(图八、图九),该桥两端拱脚段用块

                                                   第七代太公出资建造。村长蒋亨延也讲,                                                                                                                                   石砌筑,其上再接砌三折边拱,顶边条石
                                                   他太公那时曾在贤投村造过三座桥,在杜                                                                                                                                   长 7.1 米,宽 2.3 米。《临海县交通志》及《浙

                                                   塘村建造四座桥,均由他太公出资,太公                                                                                                                                   江桥梁》 两书均有 记载,“两端桥 台砌成
                                                   那时家境富裕,自家的四合院房屋,升斗                                                                                                                                   向内相对倾斜”,将用块石砌筑的拱脚段

                                                   结构,有人物故事雕刻,很气派,但宗谱                                                                                                                                   视作“前倾式桥台”。《中国科学技术史·桥
                                                   上未有资助建桥时间的记载。由此推算,                                                                                                                                   梁卷》一书称该桥“显然是折边拱支撑于

                                                   若他太公 50 岁时出资建造贤投卷洞桥,平                                                                                                                                两岸向河倾斜的桥台之上”。从本地山区
                                                   均按 25 年一代估算,那么也约有 203 年,                                                                                                                             的绝大多数古桥看,因山间溪坑基岩裸露

                                                   即嘉庆十一年(1806 年 ),贤投卷洞桥已                                                                                                                               和覆盖层极薄,拱都直接砌筑在未经整平
                                                   有 200 余年的历史。                                                                                                                                         的两岸基岩上,平地起拱,没有拱上侧墙

                                                                                                                                                                                                        与桥台间的垂直砌缝,全是错缝连砌,更
                                                   四、“单折边拱”的名称                                                                                                                                          无五角石作为起拱线。所以单独看大善桥
                                                                 贤投卷洞桥由干砌块石和长条石组合                                                                                                                       的块石拱脚段,作为前倾式桥台讲应有道

                                                   嵌砌形成拱券,是一非常特殊的桥型。《中                                                                                                                                  理。“但形象却是五边形”,其成拱后,

                                                   国古桥技术史》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                                                                                                                                  前倾式桥台的前缘承受推力,因此则可将
                                                   卷》两书中,均无此桥型记载,《浙江桥梁》                                                                                                                                 前倾式桥台作为折边拱的一边,视作五折
                                                   第二部分《民间桥梁》一书也无此一桥型结                                                                                                                                  边拱,若此,五折边的底边则由长条石演

                                                   构的石拱桥,其他各地的一些古桥书籍,交                                                                                                                                  化为块石砌筑,就与天台东林的贤投卷洞

                                                   通志书中,也无此类型的桥梁。桥梁虽小,                                                                                                                                  桥——单 折边拱有了“ 折边演进说”的演
                                                   但桥型奇异,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尚未发现                                                                                                                                  进呼应,是折边拱向石拱桥演进过程中的
                                                   同类型桥梁。数年前发现这座卷洞桥时,感                                                                                                                                  第一步演进。

                                                   到惊奇,难分桥型类别,叫不出这一结构型

                                                   式的桥型名称。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史·桥                                                                                                                                  六、演进的第二步
                                                   梁卷》一书所载,按石拱桥演进说的第五种:                                                                                                                                                贤投卷洞桥拱券的两端自拱脚起,由
                                                   “折边拱演进说”来分析研判,将贤投桥的                                                                                                                                  众多块石砌筑而成,在两端四分之一前的

                                                   拱顶长石板作为折边拱的顶边,这一结构型                                                                                                                                  拱段已弯曲成弧,约两端四分之一的中间

                                                   式,先暂命名为“单折边拱”吧。                                                                                                                                      段用一长条石来嵌砌,该长条石应是折边
                                                                                                                                                                                                        拱演进后的顶边,长条石承受压力,与块




                                  48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