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古桥神韵
P. 63

第三届全国古桥研讨会









                                                   八、结束语                                                                                                                                                参考文献
                                                                 结束语:“中外桥史学者都曾探索拱                                                                                                                                  [1] 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的起源,然而觉得事涉渺茫。毕竟何时何
                                                                                                                                                                                                                   [2]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北京:科学
                                                   地第一次出现拱是说不清楚亦不必探究,                                                                                                                                   出版社,2000.

                                                   可总是放不下这一问题。”拱形桥是中华                                                                                                                                              [3]  项海帆,潘洪萱等《中国桥梁史纲》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09.
                                                   民族的传统桥型,它的起源、发展、完善                                                                                                                                              [4]  《浙江桥梁(第二部分)民间桥梁》. 浙江省交

                                                   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演进过程,经过几千                                                                                                                                   通厅编写,1981 年 6 月 .
                                                                                                                                                                                                                   [5]    临海县交通史志办公室编 .《临海县交通
                                                   年的演 进变化,东林 贤投“单折边 拱”桥                                                                                                                                志》.1989 年 8 月 .

                                                   是演进过程留下的活化石。桥虽小,已                                                                                                                                               [6]  天台县地名委员会编《天台县地名志》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00 多年,却集“单折边、椭圆拱、变截面、
                                                                                                                                                                                                                   [7]《天台县蒋氏宗谱》
                                                   双曲”于 一身,在拱桥 发展的科 学、技术
                                                   史上自有它的定位和意义。至少如明朝大

                                                   学士宋濂为天台长洋广济桥所写桥记中的
                                                   评语,“虽有小大之殊,而济人之功则一也”。













































                                                                                                                                                                                                                                                                                                                                                        51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